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蘊,並在競爭中延續下來,善於學習是最大的特點……強化文化建設,這不僅只是做大做強文化産業,對經濟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更為深遠的是,經濟與文化共同推進
在長期觀察經濟現象、學習經濟知識之時,一個“糾結”總是縈繞在心:經濟與文化、文明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我們所取得的經濟成就,是否像一些人所預言的那樣,是孤立的、短暫的、有很大的偶然性?還是相反,這種成就,本身就有着內在的強大文化和文明基因的支撐?
我們曾經認同並介紹過這樣一種觀點,即經濟與文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經濟與文化,密不可分,而且也似為無數的事實所印證,比如,正是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中國商品的走向世界,才有了中國文化新的傳播……
但這一膚淺的認識,卻常常説服不了自己,也經不住詰問、質疑,總是擺脫不了一種不自信的心態。難道只是經濟“提攜”了文化?難道真如一些人所説,這种經濟強項、文化“短板”的狀態,是先天不足,是不可持續的?
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筆者越來越認同這樣一種觀點:中國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蘊,並在競爭中延續下來,善於學習是最大的特點。正是這一素質,中國才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人類的文明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即使曾經面臨種種困境,也沒有完全中斷這種學習過程,並厚積薄發,再現五千年連綿不斷偉大文明的復興。現在看來,改革開放是一次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波瀾壯闊的學習運動:博採眾長、兼收並蓄、與時俱進又不失自我。中國的崛起,因此成為21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隨着時間的推移,當我們如饑似渴地見到了越來越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之後,當然也包括由發達經濟體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我們對文明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越來越認同這樣一種觀點:中國的崛起,是一個不同質的、數千年古老文明與現代國家形態幾乎完全重合的“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可能更有優勢。
儘管目前中國的“軟實力”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但中國這種文明型國家的內部更容易整合和産生共識,因而也更成熟,而且在國際的互動和競爭中不斷學習、進取。這是中國在失去先發機會之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與處於同樣起跑線甚至曾經強於中國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不僅站住了腳,而且迅速崛起的關鍵因素。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表明,我們對經濟、文化和文明的關係正在進一步地理順,並正在更加主動地強化文化建設。我們理解,這不僅只是做大做強文化産業,讓新聞、出版、影視、動漫等,擴大規模和影響,對經濟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更為深遠的是,經濟與文化共同推進,強壯中華文明軀體,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