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衰退,拖慢了內地證券公司出海的腳步。
在收入每況愈下、利潤銳減的當下,討論證券公司走出去似乎並不緊貼行業動態。但毋庸置疑的是,只要資本允許,幾乎每家券商都懷有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的野心。由此,走出去這個話題永遠不會過時。
近兩年,少數大型證券公司已在海外布點和合併海外金融機構。如中金公司在新加坡、紐約、倫敦等地建立分部;中信證券去年設立了美國子公司,並收購里昂證券。與此同時,已有20家中資券商在香港設立了子公司,拿到了經紀、投行、資管等多項業務牌照。
走向全球本無可厚非。然而,為什麼走出去?走向哪?市場判斷以及海外策略是否得當均需好好斟酌。
作為金融機構的證券公司,其核心是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然而,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內地券商是否就能贏得全球客戶呢?
縱觀近兩年內地證券公司在海外市場與海外投行爭奪全球客戶的場景,勝戰寥寥。以至於能夠獲得一單海外企業的業務就足以讓內地券商欣喜萬分。北京某合資券商董事總經理表示,海外文化、行業規則以及專業程度均是制約內地投行服務海外客戶的重要因素。
顯然,就專業水平而言,內地券商整體尚不具備與海外投行在全球市場同臺競技的功底。內地券商走出去的最大理由,仍是做好中國本土客戶的海外金融服務。
中資券商在香港市場的表現印證了上述觀點。目前在港中資券商的客戶中,90%以上為內地居民和企業。中小板承銷排名行業前三的一家深圳券商的香港投行業務項目,全部為內地企業在港項目,其香港經紀業務客戶當中內地居民佔比超過95%。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的低迷現狀成為券商海外布棋的現實阻礙。內地企業海外融資情況不理想,影響了海外上市的腳步;而海外投資並非內地券商強項,加之全球經濟衰退,居民海外市場理財需求並不旺盛。
有人提出,海外經濟衰退為內地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海外並購機會,內地投行在並購中將獲得更多業務的機會。
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中國企業在境外開展並購活動並非首要考慮內地券商。北京某大型券商董事長指出,其所在集團旗下企業三宗海外並購業務均與該券商無緣,“即便我們海外團隊與被收購對象很熟悉,人家仍然沒想讓我們參與,就是因為我們服務能力有限。”這對企圖走出去的券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服務能力的提高能否同步于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海外金融服務需求的提高。
事實上,內地業務面臨同樣的問題。內地券商無一例外地認為內地理財市場存在廣闊發展空間,但對眼前這塊沃土的開墾卻很有限。部分券商企圖在香港複製內地通道暴利的盈利模式,卻遭到市場的無情打擊,最終仍需回到金融服務的原點。
可以預見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內地券商的主場仍在內地。只有為內地市場提供了相對專業的金融服務,券商才擁有去海外市場競技的基礎條件。否則可能還未在海外站穩腳跟,便可能被內地客戶拋棄。
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近日表示,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走出去幹什麼。在他看來,只有中國企業批量走出去,中國的銀行才有了走出去的充足理由。或許,這對於野心勃勃走出去的內地券商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