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獨家報道
潛規則一:做低凈值潛規則二:贖舊買新潛規則三:倒賣客戶潛規則四:幫忙資金
當今中國證券市場,存在各式各樣的“潛規則”。以資産管理行業為例,發行環節、渠道環節、銷售環節、維護環節中的手法環環相扣,“做低凈值”、“贖舊買新”、“倒賣客戶”、“幫忙資金”等手法,已經成為行業中半公開的秘密。本報今日推出《中國證券市場資産管理“潛規則”》深度調查,無意于批評某家機構、某只産品,某個人物,而是藉此冰山一角透析整個證券行業多年來的痼疾,以此警示。
正如報道中提到的,首個快速清盤案例——東吳“財富3號”的出現,無疑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東吳“財富3號”本身的運作是否規範,外人難以評論,但其最終命運則警示了那些“潛規則”玩家:不要以為這些拆東墻補西墻的遊戲,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資産管理行業一直繼續玩下去。
從法律法規的角度説,監管部門多年來一直嚴禁基金券商銷售理財産品時承諾保底收益。但在“潛規則”中,一些機構在約定時間內承諾不建倉等“擦邊球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對規則的輕蔑、對監管的漠視、對鑽空子的熱衷,歸根結底是對市場的傷害。
把眼光放得更寬一點,這些所謂的“潛規則”並非證券行業所獨有,而是普遍存在於你我身邊。相反,由於證券市場有較為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其公平、公正、公開的特色依然佔據主流。但不可否認,跑關係、吃回扣、虛增業績……在講究人情,講究變通的文化環境裏,證券市場也多少沾染了這些習氣,難以獨善其身。
自郭樹清主席上任以來,資本市場上重拳不斷,證券操縱、造假欺詐、內幕交易等行為紛紛成為過街老鼠。我們完全有理由寄望中國證券行業的誠信建設、制度監管和文化理念走在社會前列。我們相信,對於證券行業自身肌體的清理,既是“郭氏新政”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監管層做大做強機構投資者的必然選擇,更是中國證券行業自我進化的一場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