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興業全球基金副總經理 徐天舒
很多投資者試圖複製巴菲特的成功模式,除了要找到可以長期持有幾十年的好公司,還要有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源。對於巴菲特來説,這筆長期資金就是伯克希爾的保險浮存金。今年,筆者有幸親臨巴菲特股東大會現場並獲得了寶貴的現場提問機會,問題就是關於保險浮存金。巴老當時的回答謙遜而又樸實,他承認負成本的浮存金和杠桿率的確是成功關鍵因素,並以此為豪。
保險業務的浮存金是指客戶繳納的保費,保險公司通常在留有一定比例以應對近期可能支付的理賠金額後,剩餘部分用來投資,並且投資收益歸保險公司所有。對於伯克希爾公司來説,如果未來賠付和費用低於收取的保費,他們還能額外賺到承保利潤,這意味著保險浮存金的資金成本甚至低於零。獲得零成本甚至是負成本的保險浮存金始終是伯克希爾核心競爭力之一。
近幾年,伯克希爾保險浮存金規模都在600多億美元。有不少投資者質疑,剔除了浮存金因素之後,巴菲特年化投資收益率只有13%多,與其他一些投資大師並沒有太大差異,應該將巴菲特“請下神壇”。但這種計算將浮存金的收益假設為零,很不合理。這麼大一筆錢買國債都有不少收益。事實上,即使連續四十多年保持13%左右的年化收益,也已經是明星級的水平了。
既然浮存金的作用如此大,為什麼國內外保險機構很難像巴菲特那樣運用浮存金並取得可觀的投資收益呢?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國法規不同,比如國內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不能超過該公司上季末總資産的20%,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比例不能超過5%等等,而美國保險法對資金運用的限制則少很多。其次,保險浮存金如果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保險公司巨虧甚至倒閉,把巨量的保險金投入資本和股權市場是很多公司不敢承受的風險。巴菲特在投資和選股上的造詣很難複製,甚至按巴菲特在股東會上所説,即使讓他從頭再來也複製不出這種業績。當然,中國難以複製巴菲特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大規模資金的長期投資確實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