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從巴克萊事件看人民幣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完善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1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前不久,巴克萊銀行操縱倫敦銀行同業拆解利率(Libor)的醜聞在英倫三島鬧得沸反揚天。我們在國內未免抱有隔岸觀火的情緒,殊不知今天的巴克萊事件恰恰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筆者認為,在央行利率市場化改革銜枚疾進的今天,亟須我們反思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利率的形成機制,未雨綢繆,吸取Libor的教訓,建立更為完善的價格形成機制,從而從根本上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和安全。

  Shibor與Libor同為主權貨幣在即岸市場中形成的市場化利率,Shibor從設計之初就幾乎全盤接納了Libor的基本規則,同樣是組織報價團、同樣是去除極端價格、同樣是算術平均,一切看起來完美無瑕,但是實際上這兩者同樣被操控于大型金融機構之手,同樣不必以實際交易作為報價基礎,或者説是同樣的沒有足夠的約束條件和機制以確保shibor的公允性。實際上,在今天的市場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很清楚,縱然央行和交易商協會不斷提高對金融機構辦理shibor報價同業往來業務的比例要求,但從實踐上看,由於不限制同期限業務報價時在shibor之上的加減點,導致了這個比例任務的完成已經很難再稱得上是對shibor市場化應用的有效推動,而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普遍對1個月,甚至1周以上品種價格的公允性並不那麼相信,由此我們也可以説shibor實際上還處於“半市場化”的狀態。當然,客觀地説,這種狀態也並不比Libor糟糕,畢竟我們的報價商裏絕大多數還是負責任的國有金融機構。但即便如此,我們還必須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待shibor機制完善的這個問題,因為其對人民幣信譽和國際化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前所述,當前shibor的“半市場化”問題的解決,不能指望僅靠金融機構完成指令化的交易比例任務和包含有大量對敲交易的交易量排名來推動,而是需要拿出一個一攬子的方案來完善其機制,這個方案中至少應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進一步建設銀行間市場,儘快開放銀行間信貸資産交易市場,豐富交易品種,尤其是放寬對金融機構同業拆借業務期限的限制,在滿足長期限品種交易需求的同時,客觀上促使長期限品種的報價應用性和公允性得到提升;

  其二,要求報價團成員行以本行shibor報價作為實際同期限交易報價的基礎,將shibor報價實際同業往來直接挂鉤,定時報告成員行交易記錄,逐步消弭shibor報價與日常交易分離的現象;

  其三,積極引導報價團成員行建立完善的內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在此基礎上將shibor由無風險市場資金價格,轉化為含有一定風險偏好的市場資金價格。這一步是最困難的,但也是可能的,因為進入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對手是可知的和確定的,其違約風險概率和暴露也是可以計量的,唯獨需要的是有機構提供公允的計量。

  從以史為鑒的角度來説,巴克萊事件對於中國完善人民幣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有其積極的意義。它提醒我們,只有一個完善的機制,才能形成一個真正市場化的價格體系,才能從根本上維護人民幣價格體系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才能為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提供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才能更好地樹立人民幣的市場信譽,有效輻射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使人民幣從國內走向國外,從結算貨幣逐步成長為儲備貨幣。(劉植)

熱詞:

  • Shibor
  • 同業拆放利率
  • 人民幣離岸
  • 巴克萊銀行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人民幣利率
  • 報價
  • 機制完善
  • Libor
  • 公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