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75%的存貸比,如同商業銀行頭上的金箍,其斷斷不敢違禁。
近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銀行業新資本監管標準已經正式發佈,與之配套的新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也將擇期出臺。權威人士預計“75%存貸比”這一條有望取消。
“取消75%的存貸比有一定合理性。在外匯佔款增速下降的情況下,存貸比可能造成信貸約束。”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5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導報特約評論員李德荃也對取消75%存貸比的合理性表示了肯定。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王汀汀認為,取消75%存貸比可釋放流動性,反映出貨幣放鬆信號,但這並不代表放鬆了對流動性的風險管理。釋放流動性
王汀汀介紹,存貸比即銀行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的比值。從銀行盈利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支付利息的,即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
“如果存貸比的硬性指標取消,一定程度上可視為貨幣政策放鬆的信號。”王汀汀對導報記者説,對於商業銀行來説,這意味著可以增加貸款,也就是釋放流動性。
丁志傑認為,目前外匯佔款下降,導致銀行系統內存款同步下降,如果貸款仍然保持高位,商業銀行將難以完成存貸比要求,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金融扭曲。“取消存貸比的硬性指標還有利於弱化銀行間的存款競爭。”
“不過,監管部門不會放鬆對流動性的風險監管,至於取消這一標準後,應當如何監管,制定一個怎樣的存貸標準,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王汀汀説。大趨勢
儘管存貸比至今仍屬於立法強制執行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其受重視的程度愈來愈低。“現在銀行業務逐漸多元化,存貸比指標的限制已不適用於現實狀況。”李德荃表示。
“存貸比為什麼不能高於75%?”李德荃認為,這一定量的界限很難給出科學解釋,難免讓該指標陷入尷尬境地。
李德荃認為,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商業銀行融資工具的不斷創新,商業銀行信貸資金來源得到了很大程度擴展,主動融資渠道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其他方面資産配置在總資産中的佔比正逐漸提高,品種也越來越廣泛。
這些非存款性資金來源以及非信貸性資産的運用,會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存貸比。
“另外,存貸比指標偏重於流動性風險的總量平衡管理,而忽視流動性風險的結構平衡管理。”李德荃認為,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的內在結構以及資産負債之間的結構,實際上才是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更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