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曹中銘:發展機構投資者無需“大躍進”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期的股市正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觀:一方面,滬深股指歷經短暫的震蕩之後重新步入下跌,個股一片慘綠,今年3月底創出的前期低點亦被有效擊穿,並且上證指數再次面臨著2200點“保衛戰”;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引資”工作卻進行得如火如荼。

  郭樹清履職證監會後,除了實施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劍指股市的要害與軟肋之外,不遺餘力地引入長期資金,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顯然亦是“郭氏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呼籲養老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甚至是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股市,到加快QFII資格的審批以及為了吸引更多QFII的加盟,“不惜”對《關於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進行修訂,凸顯出監管部門對於長期資金的求“資”若渴。

  據媒體報道,監管部門已將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的一大原因,歸結為散戶在股票交易中佔主導地位。事實上,年輕的A股市場無論是在制度建設、市場監管、股市定位上,還是在發展機構投資者、保護廣大弱勢的中小投資者上都表現出不成熟的一面;再加上投資文化、投資習慣等原因,散戶才會熱衷於投機,才會在交易中佔主導地位。

  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機構投資者的助力,但發展機構投資者不能採取“大躍進”式的舉措。誠然,這兩年A股表現不佳,與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話語權逐漸旁落不無關係,但市場本身的“內因”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且,即使是機構投資者得到大力發展,也不預示著目前的行情就會好轉。

  上一輪牛市行情,既是投資者的大牛市,上市公司“圈錢”的大牛市,其實也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大牛市。對於證券投資基金而言,上一輪牛市最直接的結果是其規模與份額都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當一切煙消雲散,獲得超常規發展的基金的短板慢慢顯露出來。一是激勵機制的缺失導致明星基金經理“公轉私”大潮風起雲涌;二是公司治理的缺陷使基金“老鼠倉”異常橫行;三是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導致“菜鳥”級基金經理頻頻出現,持有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本不成熟的A股市場,牛短熊長是其一大規律,市場常常上演的不是“財富效應”,反而是投資者的“虧錢故事”。一個沒有財富效應的市場,即使監管部門不斷力挺長期資金與機構投資者入市,也無法取得積極的效果。更何況,像養老金、社保基金等還事關老百姓的養命錢,容不得出現閃失。

  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每一位投資者的利益,改變“重籌資,輕回報”的股市劣根性,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與嚴厲打擊市場上的違規行為,為股市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A股市場才會迎來真正的春天。若此,無需監管部門的力挺與力邀,也無需目前的“大躍進”,長期資金、機構投資者自然而然會對A股市場趨之若鶩。

熱詞:

  • 大躍進
  • 發展
  • 牛短熊長
  • 監管部門
  • 財富效應
  • 發展環境
  • A股市場
  • 保衛戰
  • 牛市行情
  • 內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