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蜀腴風味,借殼歸來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8日 14: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從小怕辣,怕胡椒粉更怕胡辣子。有一次吃辣醬豆腐湯,嗆得熱淚噴涌,還流鼻血。所以聽老上海聊起川菜,並無興趣,但也記住了“蜀腴”這個老字號,據説最早是一家茶館,因生意越做越大而成酒家,後來開到漢口,再後來登陸大上海。人見人愛的招牌菜是水煮牛肉,也是張大千的最愛。張大千到了台灣後也曾指導家廚如法炮製,遂列大風堂菜譜。

  川菜風行滬濱,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是繼徽菜後的又一賣點,大雅樓、美麗慎記、都益處、陶樂春的相繼開業,讓老上海領教了蜀中風味。陶樂春的招牌菜有顏承麟創新“貴妃雞”。1928年春,鬱達夫宴請金子光晴、內山完造和魯迅夫婦,就選在“陶樂春”。我還發現上海餐飲業四大女老闆,錦江的董竹君、梅龍鎮的吳湄、潔而精的龔家華以及九如的老闆(姓名忘了),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又麻又辣的食物招徠吃貨。九如主打湘菜,不讓川菜專辣于前。當時的新女性難道與今天的美眉一樣,都是頭頂一把火的“唯辣主義者”嗎?

  不過蜀腴的有名,不在於一水的辣火,也有清鮮見長的菜肴,比如香酥全鴨、清蒸燕窩、核桃酪,還有豆青泥等,都是點擊率很高的名品。張愛玲可能也是“辣妹子”,因為她在小説中多次提到蜀腴。電影《色戒》在開頭就以太太們的一桌麻將為背景,替“蜀腴”做了一次植入式廣告。

  據食評家江禮旸説,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餐飲市場已經完成了八大菜係的架構,唯川菜的麻辣常令市民望而卻步。於是,蜀腴川菜社當家大廚何其坤與其師兄弟們創造出一套“南菜川烹”的方法,以輕麻微辣適應市場,酸甜鹹鮮烘雲托月,楊柳新曲風靡一時,被人冠以“海派川菜”稱號。建國初董竹君接管錦江飯店餐廳,也請何其坤為總廚,更使海派川菜名盛一時。錦江的成功轉型,何大師功不可沒。

  前不久,孔家花園在肇嘉路明珠大飯店三樓開了分店,老闆楊子江請我與江禮旸一起去品嘗李興福大廚的何派川菜。李興福13歲就進了順興菜館學生意,後拜何其坤、錢道遠為師,繼承了何派川菜的衣缽,1956年進綠楊邨任廚師長。李興福烹制的幹煸魚香肉絲、幹燒鱖魚、燈影牛肉、香酥雞等招牌菜,深受食者好評。九十年代他還去香港參與創建綠楊村分號,任行政總廚,卻天天要立灶頭,光是回鍋肉就累計炒了三萬份,連陳方安生都成了他的粉絲。香江兩年,不僅收回投資,還賺了一個綠楊村回來。

  這天,我們品嘗到的冷菜有蜀腴白切肉、陳皮牛肉、珊瑚白菜等,珊瑚白菜以大白菜為原材,稍作腌制,口感生鮮脆爽,誠為下酒妙品。熱菜中的蜀腴香酥鴨,皮脆肉松,椒香濃郁。幹燒大明蝦色澤鮮艷,輕辣帶甜,突出了蝦的本鮮。軟兜帶粉用鱔背與番薯粉條為食材,一汆出鍋,加料即成,鱔背肉嫩滑無比,勁道恰當的粉條吃足了滷汁,口感肥腴。還有一款家常大烏參,與本幫蝦籽大烏參可有一拼,鮮香滑爽,酥而不爛,略有彈牙。家常與魚香、怪味並肩為川菜三大味型,由何派川菜提升至一個新境界。蜀腴粉蒸牛肉來自民間,但登堂入室後,並沒貴族化的矯揉造作,依然以本色誠懇待人,食後回味悠久。其他如腴香肉絲、生爆魷魚卷、川東霸王肘等,都是值得點嘗的招牌菜。

  目前市場上新派川菜不少,但有些屬於無厘頭,何派川菜為海派文化一種表現,在孔家花園得以傳承發揚,是值得舉觴慶賀的。

熱詞:

  • 川菜
  • 風味
  • 陳皮牛肉
  • 金子光晴
  • 粉蒸牛肉
  • 借殼
  • 白切肉
  • 招牌菜
  • 貴妃雞
  • 辣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