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國面臨穩增長控物價雙向壓力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市場期待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

  一方面是經濟增長速度仍在放緩,週期底部尚未出現;另一方面是物價漲幅回落速度不及預期。11日公佈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同時面臨來自於穩增長和控物價兩個方面的壓力。鋻於財政政策對經濟擴張的作用大於貨幣政策,同時又可以兼顧穩定物價的目標,市場期待二季度財政政策會有更多舉措出臺。

  擔憂

  經濟仍在尋底

  4月份的經濟增長數據不容樂觀,三大需求同比增速繼續回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速從前三月的20.9%回落到前四月的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3月份的15.2%回落到4月份的14.1%,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8.9%回落到4月份的4.9%。在生産方面,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3%,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

  “新公佈的經濟數據説明,投資繼續下滑,消費仍處於低位,內需仍未見明顯改觀。企業産銷狀況並未改觀,且補庫存動力並不強,因此,企業仍面臨去庫存壓力,前期工業生産加速不可維持。經濟仍處於低位運行。”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石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也表示,4月份的工業增速還是處於比較疲弱的狀況;出口增速的回落,有些超出市場預期,應當説4月份中國經濟還處在尋找底部的過程中,很難説已經成功探底或企穩反彈。

  相比其它幾項,投資增幅的滑落更加讓人擔心。即使是從環比來看,4月份固定資産投資環比增速也只有0.77%,為去年3月份以來最低。其中,製造業、私人投資、房地産投資下滑是投資下滑的主要動力。而且由於1至4月份新開工項目投資同比增速較1至3月份再次下滑2.4個百分點,維持溫和下滑態勢,後期投資增長前景並不令人看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目前看來,出口不確定因素太多,擴大消費的政策見效需要長期努力,穩定投資是比較現實的選擇。“現在穩住投資,不是再像一攬子計劃那樣做,而是重點保證‘十二五'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的投資。現在正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關鍵時期,保持適度的政府投資規模還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從數據來看,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首要問題仍是穩增長的問題。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説“當前與CPI的走勢相比,經濟增速的下滑或許更值得重視。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至4月份平均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1%,4月份同比下降0.7%。這充分反映出目前國內需求下降,投資放緩的態勢。雖然就目前而言,經濟下行的幅度較小,基本在可以接受與控制的範圍內,也符合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宏觀政策眼下還不必大動,而主要以預調微調為主。但如果經濟在未來繼續下行,超過一定範圍的話,宏觀調控政策就需要進一步加碼。”

  警示

  通脹壓力猶存

  物價上行壓力也不容忽視。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4%,漲幅雖然較上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但仍然位於較高水平。

  石磊表示,食品價格的超季節性下跌是帶動4月份CPI小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看,2001年至2011年這11年間,4月份食品價格多數以下跌為主,平均跌幅約0.34%。從下跌的年份看,跌幅超過1%的較少,今年4月份食品環比下跌0.9%,跌幅高於往年平均水平。

  更需要關注的是4月份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3%,略高於市場預期。石磊介紹説,4月份非食品環比增速創下自2011年5月份以來的新高,不能完全用季節性因素解釋,説明目前非食品的上漲趨勢較強。

  對於非食品價格的上漲,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宇雯認為可能和資源品價格改革有關,他提出:資源品價格改革或將減緩年內CPI下降速度與程度。

  王宇雯説,資源品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要素價格的市場化,目前密集推進的資源品價格改革仍處於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改革將使得資源品價格在短期內有所提高,其對國內物價水平産生推動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價格改革推進速度的快慢、持續時間的長短等。基本能定量測算的資源品所佔CPI權重約為8%,若資源品價格上漲10%,完全傳導後可能推動CPI上漲0.8個百分點。

  物價在下半年反彈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預期調整和生産週期的原因導致過去數年豬肉價格從高峰到谷底反彈往往僅需要1年多的時間,自去年9月以來,豬肉價格已連降8個月,下半年隨時出現反彈。當前部分蔬菜價格也正以更高的頻率大幅波動。另外考慮到總需求、貨幣供應和價格改革等因素,非食品價格繼續上升的概率不低。綜合來看,預計二季度CPI同比漲3.1%,三季度CPI環比回升隨時可能發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表示,2012年中國在更為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下,面臨宏觀經濟發展的“兩難”問題。防止物價反彈和防止經濟增速大幅度下降的雙重目標,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目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存在的某些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是有其必然性的,也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

  對於物價壓力,央行已經開始預警。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物價漲幅總體保持回落態勢,但並不穩定,對未來物價上行風險也需關注。雖然短期內CPI同比漲幅有可能繼續保持趨緩態勢,但這也與上年同期基數較高有關,因此需更多關注季節調整後的CPI環比漲幅。

  期待

  財政舉措出臺

  在穩增長和控物價的雙向壓力下,市場期待宏觀調控政策表現出更大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保證中國經濟平穩軟著陸。

  儘管12日央行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是市場認為,相對來説,解決當前的宏觀經濟問題更主要的還是要依靠財政的手段。中金公司報告稱:今年貨幣政策總量放鬆的方向不變,但是放鬆的節奏和力度將比我們此前判斷的要小。

  實際上從已經公佈的數據來看,國家財政支出在今年已經有所加大,1至4月累計,全國財政支出320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646億元,增長26.2%。但是這顯然還滿足不了市場的期待,市場預期更多的財政舉措會陸續出臺。

  最令人期待的當然是進一步的結構性減稅,因為減稅會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既可以保證企業盈利以拉動經濟增長,又可以降低企業定價以穩定物價。

  “目前從財政上給企業減負是主要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韋森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説。他表示,我們要在總量減稅上有一個概念,而不是有增有減之後總量增加。“現在要轉變觀念,刺激經濟讓經濟復蘇最重要的是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而不是政府花錢。”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也持類似觀點。他近日撰文指出,有別於以往以“增支”為重心的操作,“減稅”將成為今年繼續實施財政擴張的主要載體。至於結構性減稅的方向,高培勇認為,在2012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操作中,應當且可以進入減稅視野的,主要是那些由企業繳納、走價格通道轉嫁的間接稅或流轉稅,主要對象應當鎖定於增值稅。

  擴大財政支出在穩增長方面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所以市場同樣預期在這方面會有新動作。韋森提出,在減稅的同時,財政還應該加大民生支出,更多地增加社保、醫療、教育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支出。“在2012年積極財政政策佈局中,結構性減稅固然是重心,但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或沒有增加支出的安排。”

  高培勇認為,有關“增支”的安排,除了繼續著眼于優化投資結構之外,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通過一系列以改善民生為主要線索的支出項目及其規模的增加,來拉動消費需求。其中,比較重要且需特別關注的項目包括,著力於支持落實最低工資制度、著力於促進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於基本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等。

  (經濟參考報)

熱詞:

  • 物價壓力
  • 物價漲幅
  • CPI
  • 物價水平
  • 經濟參考報
  • 資源品
  • 結構性減稅
  • 食品價格
  • 工業增速
  • 市場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