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年建3600萬套保障20%的最低收入人群;法規滯後、騙租騙購等問題待解
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中,保障房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
無論是在歐美還是亞洲的發達國家,都有住房保障體系。
住房問題解決不好,易引發社會矛盾。
1998年,中國終結福利分房,進行住房市場化改革,同時設立保障性住房體系。
保障房建設曾一度和商品房齊頭並進。
但當城市化進程加快,資本向城市高度集中,土地價格飛漲。地方政府轉而傾力開發商品房,保障房建設嚴重滯後。
2007年,中央開始加大力度建保障房。2011年,保障房提速,建房任務從前一年的570萬套,提至1000萬套。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求是》上發文稱,中國住房體系要堅持“兩條腿走路”。
2012年,全國保障房的興建數量幾近規劃中的一半,如今已至年中,保障房面臨“中考”。
今年3月28日,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指出,保障房存在四方面問題,經適房把關不嚴,有人借機牟利;廉租房過少,保障面窄;許多非戶籍務工人員未納入保障;保障房品種多,管理成本高。
在保障房面臨“中考”之際,本報記者奔赴河南、湖北、吉林、深圳等地,從規劃、融資、分配、質量等方面,考察保障房體系中待解決的問題,並製成專題。同時約請權威專家,作深入分析,為完善保障房體系,建言獻策。
2012年4月20日,武漢光谷三路,一座封頂不久的31層高樓上,挂著巨大的“賀”字,20多條慶賀條幅挂滿樓身,上書“熱烈祝賀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公租房封頂”。
這個開建於2011年1月的1836套公租房項目,是武漢市2011年11.8萬套保障房建設的一角。而這,也是開始於去年的全國1000萬套保障房宏偉計劃的一個縮影。
邁進20%保障願景
“十二五”規劃提到,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4月28日,國土資源部發佈消息稱,截至4月19日,國務院批准了93個城市保障房建設用地7643.56公頃,做到應保盡保。且為確保保障房用地需要,國務院對上述用地提前單獨組卷報批。
在北京,保障房建設成為政府的中心任務之一。
5月3日消息稱,北京市今年計劃建設的16萬套保障房全部落實到具體的地塊上。該市今年計劃竣工保障房7萬套,但為滿足市民住房的迫切心情,2012年力爭竣工10萬套。而截至4月,全市已竣工保障房1萬套。
不僅是北京。浙江、河南、湖北等多省市已經確定了今年的竣工目標。全國各地有關保障房質量保障,融資辦法的各類政策近來也密集出臺。
“十二五”規劃中,我國的住房保障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確定的住房保障目標是,“十二五”期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
目前保障性住房分5類,除了棚戶區改造相對獨立外,另外四類分別是,廉租房,它是保障房體系中最低端的一級,針對最低收入家庭;其餘的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均為照顧到中低收入家庭等所謂“夾心層”。
“十二五”規劃中,保障願景具體被描述為:“使城鎮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新就業職工住房困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韓康看來,如果3600萬套保障房最終建成並得到充分合理分配,那麼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將可能取得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巨大進步。
保障房變福利房?
武漢有企業自建保障房,該企業職員廉價購得兩套,準備轉賣
記者在河南鄭州調查發現,當地數百套保障房拿出來無人問津。此類現象在武漢等地也曾出現。
5年建3600萬套,如此密集建房,對於這一任務,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曾表示,2012年中期,將對“十二五”保障房建設展開中期評估,以確定3600萬套原定規劃數是否需要調整,“需要的話應該進行調整,實事求是”。
此外,保障房異化為福利房的風險也為社會關注。
保障房概念不清,各地自定義保障房。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被納入保障房建設任務。一些地方出現濫竽充數情況,並因此導致國家明確禁止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復蘇,産生新的不公平。
在武漢經濟開發區,東風本田、中糧等企業的自建房也進入了保障房項目,去年,兩公司的自建房分別被武漢市“籌集”310套和50套,充作武漢市經濟開發區的保障房任務。
武漢沌口一位知情人向記者介紹,東風本田正在建設員工福利房,“三四千元賣給職工,作為福利分房。不過要求員工拿到房子在公司工作5年之後才能賣”。
一位東風本田的職工親屬對記者稱,他家已購到兩套房,正在等待市場行情出手。
記者未能得到武漢東風本田公司對此的回應。
記者就此向武漢市住保局相關負責人求證。他稱,鼓勵企業自建公租房分給職工,但是該局將嚴格控制,嚴禁企業出賣房子,以防止其變性成福利房。
要克服6個問題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曾總結,保障房存在質量、騙租騙購等問題
記者在鄭州調查,發現當地一些經適房項目建於遠離市區的“鄉下”,教育、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一片空白。
保障房質量問題也不容小視。
在深圳,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獲得“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等多項榮譽的深雲村經適房項目出現樓板、墻體大面積裂縫,甚至出現從樓頂到樓底的貫穿性裂縫。引發居民強烈質疑。
“專家組一致認為出現的裂縫為非受力裂縫,不影響結構安全。”4月23日,深圳市住建局給本報記者書面答覆稱,針對深雲村保障房小區居民投訴,施工單位和市住建局曾先後五次組織專家論證。
“那些都是建築行業很難克服的‘通病',屬於質量缺陷,在條例規定的保修範圍,可以保修。”該局質量安全監管處副處長梁偉橋稱。
2011年,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國保障房建設目前主要有六個方面問題:
規劃佈局有待改善,交通等外部配套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後;保障性住房工程質量有待提高,個別工程還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築材料,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分配和運營管理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方出現了騙租、騙購情況;建設資金籌措和徵地拆遷壓力比較大;法規建設滯後。
期待立法,保證公平
《基本住房保障條例》仍在擬定,專家稱條例能從根源上保證公平
最新消息是,住建部日前已抽調各司局人員組成十五個工作組分赴全國各地,針對保障房的為期兩個月的中期評估檢查已經啟動。
記者調查中發現,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安徽、河北等地已先後規定,保障房項目負責人為終身責任人。
許多學者還在呼籲,應儘快擬訂《住房保障法》。不過,媒體消息稱,《基本住房保障條例》將有望先行出臺。
專家表示,正在起草的“條例”將對保障房的定義、功能、法律地位等進行原則性規定,還將對保障房的“公平分配”和退出機制以及相關的方式和路徑進行確定。以清除保障房的牟利空間,從根源上保證分配公平。
住房制度大變革
1998年之前
“全民”福利分房的年代,由單位解決城鎮職工的住房問題。
1998年開始
取消福利分房,建立三層住房體系:低收入住廉租房;中低收入買經適房(政府有部分補貼);高收入買商品房。
1998年-2006年
經適房建設曾一度與商品房並駕齊驅;地方日益依賴土地財政,經適房建設極度萎縮。
2007年-2010年
城市化進程加快,房價高企,社會矛盾深化;中央調控商品房價格,加大保障房建設。
2011年-2015年
5年完成3600萬套保障房,僅2011年要求興建1000萬套,進一步調控商品房價格。(新京報首席記者 楊萬國 武漢、北京報道 專題統籌/新京報記者 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