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大幅放緩,無疑會讓地方政府很不適應
隨著國內各地相繼發佈一季度經濟數據,各個地方財政收入的窘況也浮出水面。
據新華網的統計,在經濟大省廣東,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9.7%,較上年同期回落12.32個百分點,創近3年來同期最低增幅;江蘇增長12.8%,增幅回落18.2個百分點;此外,河北等地財政收入也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在直轄市中,除北京未發佈相關數據外,一季度,上海市的財政收入增長6.7%,增幅回落30.4個百分點;重慶財政收入增長11.3%,增幅回落達64.6個百分點;天津財政收入增長30.1%,增幅回落12.5個百分點。
地方財政增幅回落的態勢,從財政部披露的全國數據中也得到印證:今年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近3萬億元,增長14.7%,增幅回落18.4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萬億元,增長17.3%,增幅回落17.4個百分點。
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大幅放緩,這無疑會讓地方政府很不適應。近年來,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一直顯著高於經濟增速,財政收入近年基本保持了20%、30%的增速(大約是同期GDP增速的2倍)。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更加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可達40%至50%的增速。
政府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無疑是對政府深入參與經濟事務的“回報”。雖然財政增收的速度長期高於GDP增速也讓人擔心其可持續性,但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這一問題不會顯現,也容易被忽略。想當初,在財政高速增收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花的錢多,辦的事多,人員也多,各種攤子也鋪得大,呈現出一派高速發展的繁榮景象。不過,當經濟處於下行階段時,財政收入增幅的顯著放緩,則會製造出不少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安體富分析,在中國目前以流轉稅為主的稅制下,經濟增長快時,稅收收入可能會較大超過經濟增速;而經濟一旦放緩,會立刻影響到稅收收入。作為流轉稅的一種,營業稅往往最易受到經濟放緩的影響。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地方營業稅增長7.6%,回落18.7個百分點,其中,受房地産調控影響,房地産營業稅下降17.5%。數據顯示,2011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土地出讓金的降幅明顯,有的甚至超過30%。
國內各級地方政府財政面臨全面的調整,這已經是正在發生的大趨勢。地方政府能否適應這種調整?這是有相當大難度的。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習慣了土地財政、搞開發區、招商引資的發展模式,尤其是近年對房地産的依賴顯著增加。直到現在,大部分地方經濟還在上述的模式中徬徨,面對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找不到方向。在房地産調控、信貸收緊的背景下,各地對招商引資的需求顯著加大。
在華南某省並不富裕的某市級開發區,一年要完成的招商引資任務就高達50億以上。而據媒體報道,西安高新區為了引進三星的某個項目,未來投入的財政成本高達2000億,這完全是賠本賺吆喝。
過去的模式在外資大規模進入、經濟上行期間能夠玩得轉,目前在經濟轉型、宏觀調控、國內成本剛性增加的背景下,情況則大不相同。以搞開發區為例,全國上下都在搞開發區、搞招商引資,但在經濟放緩之下,哪來那麼多的投資可引?在地方財政面臨困境之時,則面臨全面調整和轉型的壓力。
在短期之內,地方政府為緩解財政壓力將會加大徵稅和收費。比如,根據財政部近日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非稅收入4118億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非稅收入3472億元,同比增加1158億元,增長50.1%。在地方財政壓力之下,非稅收入的大幅增長很能説明問題。
轉型對地方政府不是易事,但在大趨勢之下,調整是勢在必行。在許多政策上,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將不得不轉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