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非稅收入成地方增收主力 暗藏造假和亂收費玄機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東方

  地方財政局長:為完成年初人大確定的財政增收目標,有的地方甚至把住房基金、社保基金、融資平台資本金都抽過來“充數字”,完成當期考核任務後再轉出來

  稅收乏力費來填。在經濟減速背景下,非稅收入已成為地方財政增收的主力軍,對部分省份一季度財政增收貢獻率達七成。但管理水平和透明度遠低於稅收的這部分收入,同時也是地方政府各種財務騰挪和亂收費現象的淵藪。

  最近一週,各省區市陸續公佈今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在經濟主動減速的大背景下,廣東、江蘇、北京、上海等地,今年一季度財政收入增幅都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一些地市甚至出現稅收收入超20%的負增長。

  在稅收增長急剎車的同時,地方非稅收入普遍大幅增長,成了財政增收的主力軍。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這一現象背後很可能有“數字注水”和亂收費等隱患,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地方上俗稱的非稅收入,口徑比財政部略寬,包括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等,但通常不包括土地出讓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本報注意到,自2007年非稅收入統一納入統計以來,全國財政非稅收入增長通常都顯著高於稅收收入,僅有本輪樓市調控啟動的2010年是一例外,當年非稅收入同比增長9.9%,低於稅收收入的23.0%。

  這麼高的增長是怎麼來的?

  應付增收任務的虛假膨脹?

  非稅收入高增長,突出表現在地方層面,但這是真實的增長還是虛假的膨脹?

  財政部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29976.25億元,增幅比去年同期(33.1%)回落18.4個百分點。而非稅收入4118億元,同比增加1432億元,增長53.3%。地方非稅收入3472億元,同比增加1158億元,增幅50.1%。

  地方非稅收入對增收的貢獻率也大幅上升,例如,天津市財政地稅網站公佈,今年一季度該市非稅收入130億元,同比增加68.9億元,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加額的72.2%。其中國有資産有償使用收入42.1億元,行政性收費40.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9億元。另據廣東省財政廳公佈的數據計算,今年一季度廣東省非稅收入對財政增收的貢獻率也達到了69%。

  本報在各地財政部門網站上發現,許多地方財政收入的構成中,來自國稅和地稅的“兩稅”收入增長只有1~2個百分點;從總量上看,有的地方稅收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的佔比只有60%,而有30%~40%的收入來自非稅收入。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今年一季度的非稅收入甚至出現“翻番式增長”。

  “這種情況極不正常,也極易出現財政收入的虛增和注水,這些數字究竟是真還是假,值得認真推敲。”江蘇一名長期從事財政監督工作的負責人對本報表示。

  因為經濟增長速度主動調低,從江蘇省來看,一季度兩稅收入明顯下滑。鎮江市國稅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今年以來因外部形勢複雜多變,特別是成本上升因素的作用,利潤空間收窄,增值稅、所得稅銳減,規模以上企業對稅收整體的支撐作用在下降,其轄內的一些納稅大戶如金東紙業、奇美化工今年基本無稅收。在全省納稅百強榜上的一些企業,今年一季度甚至名落孫山,全市國稅收入一季度出現多年未見的較大幅度的負增長。

  “今年以來,我們拼了老命抓增收,挖掘一切可能的稅源,但國地稅的增收也只有2%左右。”這名官員無奈地説,“要實現財政收入的‘開門紅’,只有靠非稅收入來調節。其中有往年土地出讓金結余的一塊,但是在土地出讓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一塊的調節作用也越來越小。”

  江蘇另一個市的財政局長也毫不隱諱地對本報記者説:“一季度實體經濟總體不樂觀,表現在企業稅收狀況不佳,情況堪比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

  據他分析,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房地産交易萎縮、土地出讓大量流標,相關的耕地佔用稅、契稅及營業稅比去年大幅減少,其在地方財政總收入中約佔到30%~40%,這一塊突然斷流,而地方支出又是剛性的,甚至形成了路徑依賴,壓力非常大。許多縣級市跑到省城,甚至到外省集中掛牌賣地,就是一種焦灼心態的投射,説明大家都發急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完成年初各級人大確定的財政收入增長目標,有的地方甚至把住房基金、社保基金、市裏一些大的融資平臺的資本金都抽過來“充數字”。“先臨時調進去,完成當期的財政考核任務數後,再轉出來,現在都是這樣玩的。”他説。

  地方政府“支票簿”

  虛假膨脹只是問題的一面,低下的管理水平也給了地方政府很大的騰挪空間。即使不考慮土地出讓金等收入,非稅收入也已經成了地方政府的“支票簿”,隨便撕。

  據財政部公佈數據計算,2011年,地方本級非稅收入為11343億元,佔全國財政非稅收入(14020億元)的80.9%,佔地方本級收入(52434億元)的21.6%;而據本報記者了解,地方財政部門所計算的非稅收入,往往還高於這個比例。

  多名財稅專家指出,今年中央政府在理性調低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通過結構性減稅希望讓利於企業和民生,希望通過減稅效應的發揮帶動居民消費的擴大、振興實體經濟和民間投資,但非稅收入的過快增長和過度膨脹,容易對衝結構性減稅的作用,加重企業和社會的負擔,加劇社會分配不公。

  一名長期從事財政監督的負責人向本報評論稱,長期以來,政府收入名目過多,而支出管理相對薄弱。特別是非稅收入使用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非稅收入使用不規範問題,濫支現象比較普遍,有的用來建辦公樓、宿舍;有的用來發放職工的工資、津貼、補助,有的甚至髮發獎金、物品,導致社會收入分配不公。

熱詞:

  • 非稅收入
  • 增收
  • 主力
  • 支票簿
  • 收入增長
  • 結構性減稅
  • 亂收費
  • 充數字
  • 稅收收入
  • 經濟增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