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徐秀雰 文並攝
早報訊 一枚刻著“蒼南縣錢庫方興錢莊”的印章,對於方培林來説,意味著他下海經商的第一步;對於新中國來説,意味著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傢俬人錢莊的成立。而楊嘉興手裏的一張價值人民幣1000元的“溫州市鹿城城市信用社股票”,則見證了中國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的創辦。
昨日,這兩批珍貴實物分別由方培林和楊嘉興捐贈給了浙商文化博物館收藏。“這批珍貴的資料見證了溫州金融改革創新的敢為人先和曲折艱辛,正是他們衝破藩籬的突破和探索,為今日的金融綜合改革走出了一條新路。”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對記者説。
近日,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由國務院批准正式啟動,溫州這個中國民間資本之都,由此正式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先行區。
事實上,在民間金融這一敏感領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方培林。1984年9月25日,在取得錢庫區委支持並領取鎮工商所臨時執照後,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第一傢俬人錢莊“方興錢莊”在錢庫鎮橫街29號他自家屋裏誕生了。
2000年,國家剛一齣臺《擔保法》,方培林又立馬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擔保公司。因此,他被認為是溫州民間金融制度創新的探路人之一。他向浙商文化博物館捐贈了當年方興錢莊的公章和財務專用章,這兩枚寶貴的老印章將作為浙商文化博物館的館藏物品。
盤點溫州民間金融企業發展史,楊嘉興和他的“民間銀行”一定不會被忽略。1986年11月1日,楊嘉興等8人集資31.8萬元,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溫州鹿城城市信用社。該信用社被視為全國首家股份合作制“民間銀行”,曾經幫助許多溫州的中小企業(區街企業)解決了創業期的融資難題。其間鹿城信用社還公開向社會增資擴股,發行了總額50萬元的信用社股票,委託上海印鈔廠印製的股票是新中國最早、最規範的股票。楊嘉興向浙商文化博物館捐贈了一批當年鹿城城市信用社珍貴的照片和資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發行的股票、股票存根和章程等原件。
説起溫州的金融改革試點,方培林表示很振奮,“很多人都説前段時間溫州的很多企業倒閉是因為高利貸,其實金融和買菜一個道理,到菜市場買菜,如果有三個菜販子,售賣價格肯定比只有一個菜販子合理。民間金融的規範與放開,勢必會平抑貸款利率,讓金融市場更加健康。”
“這次的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我們覺得是前所未有的好機會,如果有可能,我還想再重新辦一間銀行。”楊嘉興告訴記者,對於未來他充滿期待,他相信溫州人的金融夢想定會實現。
兩位溫州民間金融探索者
講述一枚印章和一張股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