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珠海華潤銀行行長 宋 群
産融協同可以促進金融資源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促進銀行業多元化發展
“銀行多過米店”幾成今天銀行業的真實寫照,銀行業的競爭已趨白熱化。基於歷史原因和體制原因,我國銀行業目前仍處較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林林總總的所謂銀行産品,實際上大同小異。事實上,銀行之間拼的仍是規模和網點。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真正原因是世界性的實體經濟與金融投向的結構性失衡。事實證明,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距離越遠,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越大,金融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産融脫節。切實發展産業與金融的真正結合,確保金融服務於産業,是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金融必須緊密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業只有全面推廣和深入發展産融協同,才能實現金融資源按市場和實體經濟需求合理配置;才能根據産業需求實現真創新,而不是規避監管的假創新;才能建立以支持産業發展為基礎的金融調控體系,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才能促進海內外經濟實體的真實合作,實現自主漸進和安全共贏。産融協同可以促進金融資源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促進銀行業的多元化發展,增強其抵抗金融業行業周期風險的能力。
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必然會有一個融合的過程,這是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客觀要求。但是,由於我國銀行業改革相對滯後、産業資本優先成熟,這一特徵決定了中國産融結合的發動者不是金融資本,而是産業資本。並且,我國政策規定銀行業不能投資實業,所以目前中國大型集團企業産融結合的發展方式多為産業集團向金融業投資,即産業投資金融。
由銀行傳統經營思路的關注規模增長轉向關注組織能力的塑造,即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鍛造行業金融能力,實現産融協同、産融相長,這或許是中小銀行實現特色發展的最好途徑,或許是我國銀行業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本報記者 呂紹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