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成思危:今年經濟形勢比2009年更嚴峻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的經濟形勢很多人反映是相當嚴峻的,可能比2009年更加嚴峻。

  一個是以國際的經濟形勢來看,今年國際經濟的增長肯定是減速的,去年大概全球經濟增速4%左右,其中發達國家是2.2,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大概是6.2,今年的情況大概是世界整體增速能夠維持3%就算不錯了。

  他們減速對我們又會引起什麼影響呢?

  第一,肯定是外需減少了,從我們1、2月份的外貿情況看很不樂觀,甚至出現貿易逆差。

  第二,由於他們還是要保持低利率的刺激經濟,像美國現在還是維持0到0.25,歐洲是1%,日本是0到0.1。這必然會造成流動性過剩,這樣對於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來説,為了對抗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就不得不提高利率。中國陷入兩難之中。

  第三,去杠桿化,抽出資金,必然造成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外資減少。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實現比較高速的增長。特別是從2003到2007年,我們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2007年達到13%的年增長率,應該説這是最高峰了。實際上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已經超過經濟增長的潛力,再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2008年和2009年經濟下行。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們採取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2009年實現9.2%增長。我們做過測算,如果沒有經濟刺激計劃,2009年經濟增長可能只有2.4%。經濟刺激計劃還是必要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寬鬆的銀行信貸的負面影響,這兩年開始表現出來了,而這兩年實際上也是在治理這些事情。

  第一是産能過剩。2009年,我們實現9.2%的增長,投資貢獻8.7%,消費貢獻了4.0%,凈出口貢獻是負3.5%。社會總投資是22.5萬億,相當於GDP的2/3,造成産能過剩,24個産業裏21個産能過剩,其中鋼鐵産能過剩大概2億噸。

  第二個負面效應就是庫存積壓。

  第三是衡量效益的降低。投資增加1%拉動GDP增加多少,按照發展方程式和道格拉斯方程最少是0.5%,但是我們實際上2009年投資增長30.1%,GDP增長9.2%,只有0.3%。大量的投資投入了“鐵公雞”。基礎設施增長回報慢,回報低。

  第四,環境成本問題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們測算過2005年的環境成本,能效低和生態被破壞造成的損失要佔GDP的13.5%,當年GDP只增長了10.4%。這説明我們把環境的債務留給子孫後代了,這肯定不可持續的。

  銀行信貸2009年放出了9.6萬億,其中一季度放了4.56萬億。信貸大多數是放給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造成地方政府債務大量增加。根據國家審計署的數據,2011年年終是10.7萬億。1/3的地方政府沒有還債能力。當然現在我們説債務還是可控的,因為中央財政還是有實力的。

  但是中央財政不可能都給地方買單。否則,第一會減少我們民政和社保方面的支出,第二,就等於鼓勵地方政府賴債。我認為,中央政府最多是在公租房、社保這些方面的債務幫助地方政府,不可能還去資助蓋漂亮的辦公大樓。第三,還有人説總債務沒到警戒線。

  更大問題在哪?我到地方調查,地方官員説,那個時候銀行逼著借錢,不借是傻子,借少了是傻子,借了想還更是傻子。為什麼呢?還賬是下一任的事。

  所以這兩年中央一直強調治理此類問題,絕對不是開玩笑。這個問題曾在2009年的10月講過,説美國的次貸是把錢貸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個人,中國的次貸是把錢貸給沒有能力還款的地方政府,影響是嚴重的。

  還有就是通貨膨脹的危險。2009年6月,在寧波,我就講要警惕通貨膨脹的危險,很多人不以為然,説CPI是負的,甚至有人説別拿通貨膨脹來忽悠人。

  這兩年是不是都在對付這些問題?地方政府治理地方債務,治理通貨膨脹。今年,國際形勢是這樣的,國內也是這樣。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夠處理好這個問題,所以為什麼中央這次提出來。

  今年總的情況經濟肯定是下行的。溫總理宣佈7.5%。我個人認為,按照傳統來説都會高一點,這樣留有餘地,可能還會在8%以上,可能到8.5%。但是,今年通貨膨脹形勢不可忽視。我們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把利率提這麼高。收緊了地方政府債務更難還了,小企業就更難過了,前兩年大量上的項目一旦沒有資金就成了半破項目,熱錢很容易通過各種渠道流進來。貨幣收緊對付通貨膨脹有困難,靠準備金對付通貨膨脹作用是不大的,只有利率作用是最大的。不收緊對付通貨膨脹也難。另外,老百姓的存款是負利率。

  總之,今年形勢比2009年要困難一些。搞實體經濟的企業遇到的困難會相當大。

  (本文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4月6日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講稿摘編而成,未經作者審閱。標題為編者所加。)

熱詞:

  • 通貨膨脹
  • 流動性過剩
  • 地方政府治理
  • 杠桿化
  • 經濟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