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結構性減稅博“美名” 實際效果卻相反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被稱為“改革開放以來級別最高的”一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將於本週舉行,而商務部前部長助理、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成員黃海的一席話——“會議將出臺一系列促進流通業發展的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勾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想:艱難跋涉的物流業要迎來春天了?

  地裏的蔥1元錢,餐桌上的蔥5元錢,中間環節成本甚大。資料顯示,我國全社會物流成本佔GDP比重高達18%。隨著各種要素價格上漲,物流成本的壓力與日俱增。有業內人士稱,“物流行業發展水平整體落後全國經濟20年。”

  物流問題早就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重視。在2009年3月,國務院便印發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物流國九條”;2012年1月1日,上海開始進行行業增值稅改革試點,3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

  但從整體看,物流業的發展尚沒有産生質的飛躍,離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相去甚遠。

  物流業步履蹣跚,主要是背負了“四座大山”:一是高油價;二是高過路過橋費。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在本月2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過路過橋費平均佔運輸型物流企業成本的34%,37%的企業過路過橋費年支出超過5000萬元;三是高人力成本;四是高稅收。上海的增值稅改革被視作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的第一步。

  從今年起,上海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其中,交通運輸業適用11%的稅率,倉儲業企業適用6%的稅率。現在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效果如何呢?

  據反映,大部分倉儲企業在這次試點中真正得到了稅負降低的實惠,但運輸型物流企業直呼“很慘”。以大型零單物流企業為例,原來購進的大量固定資産以及折舊都不可以抵扣,燃油成本、人力成本、過橋費成本3項佔總成本60%以上。這部分成本的進項稅額也是不能抵扣的,所以對於運輸型物流企業來説,實施11%的增值稅稅率確實過高了。物流業界的判斷是,相比增值稅擴圍改革以前,物流業稅負幾乎增加了一倍。

  一項旨在優化稅制結構,減輕企業負擔的改革,結果成了加重企業負擔,這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

  上海增值稅改革的預期效果應該是可以測算的,方案公佈後、實施前,許多人就已經提出了意見,但是沒有被採納。在此,我們誠懇地建議財政稅收部門:結構性減稅一定要有利於減少企業負擔。如果在“維持總稅負水平不變甚至增加”的大前提下減稅,結構性減稅就成了朝三暮四的遊戲。財政稅務部門博得“減稅”的美名,企業卻沒有得到好處,經濟關係和利益關係也沒有理順,這樣的減稅不減也罷。

  

熱詞:

  • 結構性減稅
  • 美名
  • 物流企業
  • 過橋費
  • 增值稅改革
  • 物流成本
  •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物流行業
  • 抵扣
  • 體系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