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市場分析
3月以來,A股頻繁出現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方案在股東大會遭到否決的案例。究其原因,還是增發價過低傷害了中小股東利益。
自2006年證監會推出再融資管理辦法以來,定向增發頗受上市公司歡迎。僅2011年,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融資額就超過2000億元,接近IPO的融資水平。
今年以來,渝三峽A、天富熱電(600509,股吧)、金山股份(600396,股吧)的定向增發預案均遭到否決。投票結果顯示,大量否決票來自網絡,顯示中小股東是否決主力。
三起案例的共同點是,上市公司降低了增發價格。“利潤大增,增發價大跌,大股東意欲何為?”投資者發出疑問。
“定向增發其實是給特定投資者"開小灶",將其他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排斥在外的融資方式。如增發價明顯偏低,會讓增發對象獲得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損害原有股東的利益。”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黃建中説。
事實上,從2006年開放以來,定向增發一直被視為機構掘金的寶地。據好買基金統計,從2006年到2011年,鎖定期為1年且已到期的定向增發項目平均收益率為80.18%。
以渝三峽A為例,公司的增發底價為6.17元,而召開股東大會時的股價已漲至7.48元,這意味機構一入股,就有21%的浮盈。
“如果非要以這麼低的價格發,應該選擇配股而不是定向增發,這樣對所有股東都公平。”在天富熱電的股吧裏,一位投資者這樣表示。
文/新華社記者何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