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去年4月,渝三峽A公佈定向增發預案,增發底價為13.81元。在隨後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然而,由於去年下半年股市急跌,今年2月渝三峽A公佈新方案,增發底價降為6.17元。3月9日在股東大會上,這一方案被中小股東聯手否決。之後,天富熱電(600509,股吧)、金山股份(600396,股吧)的定向增發預案也遭到否決。投票結果顯示,大量的否決票來自網絡環節,這顯示中小股東是否決主力。
分析三起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上市公司降低了增發價格。其中,天富熱電的增發底價從2011年的10.34元降至7.61元,金山股份的增發底價從2011年的8.2元降到6.1元。
在通常情況下,定向增發一般有現金投入、有項目支撐,有利於增厚公司業績。中小股東之所以對這樣的利好視而不見,原因只有一個:過低的增發價令他們感到不服。
“定向增發其實是給特定投資者"開小灶",將其他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排斥在外的融資方式。如果增發價格明顯偏低,就會讓增發對象獲得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黃建中説。以渝三峽A為例,公司的增發底價為6.17元,而召開股東大會時的股價已漲至7.48元,這意味機構一入股,就有約21%的浮盈。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