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逐步形成一個越來越明晰的共識:民生,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社會保障,不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是未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
高速增長30多年的中國經濟,正面臨動力結構的失衡與再平衡。在投資、消費與出口這三駕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中,投資與出口的拉力正趨於減弱;在內需和外需兩方面,外需增長開始減速。外需下降亟待內需填補,擴大內需又更多地寄希望於消費,寄希望於老百姓多花錢。
老百姓怎樣才會多花錢?一是要有錢,二是能夠放心花錢。而“放心花錢”的前提,是沒有“後顧之憂”。
為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消除“放心花錢”的“後顧之憂”,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從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幾年過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我國已有2147個縣(市、區)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1334萬人參保,641萬人領取養老金。2343個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3.58億人參保,9880萬人領取養老金,覆蓋面擴大到60%以上。
上述成就的取得,殊為不易。但也必須看到,我國社保覆蓋面仍然不夠廣泛,基本保障水平還有待提高,日益加速的老齡化和住房、醫療、教育等壓力,讓眾多居民不得不把大量本可用於即期消費的錢存入銀行,實行“自我保障”。統計顯示,從1978年到2011年,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由210.6億元增加到347401億元,年均增長25.2%。
一般而言,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傾向高於高收入居民,農村居民的消費傾向高於城鎮居民。據調查,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最低10%收入組居民消費傾向(居民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0.995,而最高10%收入組為0.618。因此,在通過經濟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時,努力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和消費需求。換言之,通過一定的財政支出和制度安排,讓老百姓,特別是廣大中低收入人群,不必為養老、醫療和教育等投入過多的儲蓄準備,就有可能將一部分消費潛能釋放出來,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當然,和西方高福利國家不同,作為世界人口第一的發展中大國,中國要在短期內實現全民高福利並不現實。現階段可以做的是,盡可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在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的同時,讓中低收入人群通過社保“撐腰”,無憂消費,大膽消費。這,才是兼顧民生與增長的可持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