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預付費”消費有陷阱 消費者維權要理性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1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涂銘)在“315”來臨之際,記者從北京市東城區、海淀區等法院了解到,因“預付費”消費引發的糾紛呈高發態勢,集中于餐飲、美容美發、健身等生活消費領域。法官提示,要謹慎選擇“預付費”消費,遇到陷阱要理性維護自身權益。

  記者了解到,在“預付費”消費領域,目前商家通行的做法是以較高的優惠幅度,吸引消費者提前支付較大金額的費用,購買較長期限的服務。但往往在消費者付款後,有些商家提供的服務質量不符合約定標準,甚至有商家“關門大吉”攜款潛逃,給消費者造成巨大損失。

  目前,消費者遭遇“預付費”消費陷阱時,維權手段主要是到消協、工商等部門投訴或到法院起訴。但前者消費者往往難以直接挽回經濟損失,後者則會因為消費者缺乏有效的證據或商家銷聲匿跡而導致消費者無處索賠。為此,法官給消費者提供了以下四點提示:

  首先,要慎選商家。消費者應當盡可能選擇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的商家。北京市東城區法院法官李玉斌建議,消費者在決定消費前,應仔細通過網絡搜索該商家的相關信息,看看是否有消費者的不良評價和消費投訴,如網上對該商家的差評或投訴較多,應慎重選擇。

  其次,要留存證據。選擇消費服務時,消費者和商家對於具體的服務項目應當進行詳細的約定,最好能有書面合同,將雙方約定的內容詳細列明,尤其是消費者自身的一些特殊要求。同時,消費者應當妥善保存交費收據、會員卡等憑證,作為將來發生糾紛的證據。

  再次,要小額投入。一般來説,商家為吸引消費者投入更多的資金,總是給出不同程度的折扣,誘惑消費者。對此,消費者應當有清醒的認識,不要一次性投入太多,以免血本無歸。北京市海淀區法院法官陳昶屹表示,從他審理多起“預付費”消費糾紛的經驗看,往往是折扣高得“離譜”的,多數會存在“貓膩”。

  最後,要理性維權。李玉斌表示,在和商家協調解決不成時,應攜帶相關證據儘快到法院起訴。當商家攜款潛逃時,應儘快到公安機關報案,同時還可以到法院起訴,法院可以通過公告送達的方式,完成審判程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熱詞:

  • 預付費
  • 消費投訴
  • 消費糾紛
  • 消費者維權
  • 貓膩
  • 消費者提供
  • 法院起訴
  • 攜款
  • 書面合同
  • 審判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