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專家稱“喬丹”之爭意義非凡 本土體育品牌亟須創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網絡電視臺2月27日消息(記者 李德尚玉北京報道)近日,美國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起訴國內體育品牌中國喬丹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喬丹體育”)侵犯其姓名權。本土體育品牌受到國際明星姓名權侵權起訴尚屬首例,在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而製造的硝煙滾滾中,我們更應回歸理性看待此事。

  作為我國本土體育品牌,這場官司糾葛對喬丹體育來説意味著什麼?CNTV記者採訪了關鍵體育價值研究院院長張慶,張慶表示,“本次起訴對於中國體育民族品牌來説意義非凡,無論法院是否受理立案,都會成為一個經典案例”。

  本土體育品牌正進入調整期

  那麼,國外明星起訴我國本土體育品牌,是否意味著我國本土體育品牌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
  “如果喬丹中國規模過小不足以引起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的注意”,張慶表示,這個案例對於中國體育民族品牌來説意義非凡,同時,喚起本土體育品牌對於商標和姓名權的法律意識。

  2010年至今,隨著消費升級,國際品牌的渠道下沉,我國本土體育品牌開始進入調整期。

  據了解,過去本土體育品牌主要以大規模開店謀求市場份額以進入資本市場,品牌規模主要呈水平式增長。但如今本土體育品牌面臨著訂單下滑和庫存增加的現狀。嚴峻的現實對以喬丹體育、李寧等為代表的本土體育品牌價值形成了一定的挑戰。

  在2010年以前,中國體育用品整體銷量以每年二位數速度增長。但從2010年開始逐步放緩至今仍在進一步下降。

  這種現象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劇所致,歐美等發達國家體育行業經歷的發展過程將在中國重復。同時,本土體育用品增長乏力也跟中國體育本體産業和相關産業不夠發達息息相關。
  張慶認為,未來三五年將是一個本土體育品牌大浪淘沙調整的過程,我國本土體育品牌相應品牌集中度在未來將不斷加強。

  是自主創新的時候了

  行業是産業的一環,從産業鏈的角度看待一個行業的發展或許更令人信服。

  張慶介紹,我國本土體育品牌存在三大頑疾:口號提得多,承諾兌現少;贊助廣告行為多,跟消費者深度溝通互動體驗少;渠道開拓積極,終端零售體驗設計少,尤其是消費者忠誠度的培養,顧客關係管理方面較落後。

  造成以上頑疾的原因,是由於國內體育産業缺乏上進和創新。“許多體育品牌把體育完全當成生意來做,主要從生意的角度看問題,忽視了為消費者創造精神價值的思維角度”。

  張慶提出品牌運動精神的概念。“體育用品專業性的需求,對於品牌和服務的品質等各方面具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品牌的運動精神在各個層面上的滲透和反應,會逐步影響到大眾”。

  中國目前處於社會經濟轉型的變革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渴望找到自我,也具有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這些都為我國運動用品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市場吸引力越大越加劇市場競爭。

  在競爭中要求本土體育品牌在品牌價值方面下功夫,品牌價值的提升包括産品創新。另外,渠道模式、營銷推廣方式的創新,將會是一個“需要全方位整體性提升”的過程。

  走出國門為時尚早

  當CNTV記者提及我國本土體育品牌李寧和安踏的商標權在某發展中國家被搶注的現象,張慶表示,站在商業的角度看並不奇怪。“business is business (生意就是生意)”,如果自身缺乏法律保護意識,對市場不重視、不專業便會給投機者留下空隙。但反過來,合法經營又會刺激企業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有時候不能完全由情感來代替遊戲規則”。

  張慶表示,現在還不是本土體育品牌急於走出國門的時候。中國市場大,潛力大,把本國市場做好並不容易。一個國家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品牌能夠行銷全球,也是體現國家軟實力的標誌之一。同時,本土體育品牌要走向國際在一定程度上還需依託綜合國力和軟實力。

熱詞:

  • 專家
  • “喬丹”之爭
  • 意義非凡
  • 本土體育品牌
  • 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