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3年連續大規模供地,正在形成巨大的住房潛在庫存積壓。
記者獲悉,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在昨日(2月2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披露了一組數據:當前我國未竣工的房地産用地面積約為40多萬公頃。據估算,這超出了半個上海市的大小。
按照竇敬麗的説法,“未竣工土地總體能夠滿足持續開發需要。”
近些年來,“房價上漲源於土地供應不足”的説法甚囂塵上,這也讓國土部承受了不少壓力。上述表態則被認為是國土部的有力回應,但如何督促這些土地及時形成住房供應,仍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國土部對此提出,對於拿地滿兩年卻無故閒置的,將及時在其官網公開,並暫停相關單位參加新的項目競買資格直至處置完畢。
今年供地將維持高位
隨著土地參與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最近3年來,我國一直保持著較大的建設用地供應規模,且呈逐年增加之勢。在房地産用地方面,這種態勢尤其明顯。
按照國土部發佈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落實住房用地計劃13.59萬公頃,同比增加7.6%。
其中,商品住房用地計劃落實10.5萬公頃,超過前兩年年均實際供應量(8.17萬公頃)28.5%;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三類”住房用地實際落實10.88萬公頃,佔全年住房用地實際落實總量的80.04%,完成了“不低於70%”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末,全國共落實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81萬公頃,比最初測算的需求高出0.63萬公頃。
儘管近年土地供應數據一直大幅遞增,但與年初制定的計劃相比,仍然相去甚遠,去年的完成率就不足七成。竇敬麗對此表示,供地計劃屬於指導性計劃,目的是為了“引導市場預期”。
供地計劃完成率低的原因,除計劃編制過大外,還在於去年下半年土地市場低迷,土地流標流拍率高,影響了企業的拿地熱情。此外,《國有土地房屋徵收和拆遷補償條例》頒布實施以後,拖慢了徵地進度,進而影響到供地計劃的落實。
隨著房地産調控的深入,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將繼續保持較大的建設規模,今年的房地産用地供應規模也將繼續維持高位。
國土部提出要求,2012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總量原則上不低於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其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於總量的70%。保障房供地計劃需要單列,並在3月底前上傳報部。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可能導致地價的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的商服、住宅、工業地價環比增速連續3個季度回調,住宅平均地價環比增幅已跌落至0。
未竣工地已超40萬公頃
無論國土部所説的 “引導市場預期”的目的是否達到,持續放量供地,事實上已經導致了住房潛在庫存的大量積壓。
根據竇敬麗的説法,當前我國未竣工的房地産用地面積約為40多萬公頃,約為前3年房地産用地平均供應量的3.4倍。有業內人士估算,這部分相當於上海市區域面積(約63.4萬公頃,上海市政府官網2009年末數據)的一半以上土地,其形成的房屋供應可足夠未來10年的市場消化。
竇敬麗表示,在上述天量的“未竣工”土地中,絕大部分已經進入動工週期,只有很少部分屬於拿地已滿兩年,卻因“非政府、非合法因素”而閒置的。
閒置土地的主要成因之一是企業“囤地”,對閒置用地的處置也是最近幾年國土部的重要課題。2010年8月,國土部曾公佈了全國2044宗閒置土地,面積達到12.35萬畝。
一位匿名土地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閒置土地大量存在,導致土地供應不能及時轉化為住房供應,加上土地開發的正常週期,“土地供應參與宏觀調控”的努力始終難見成效。2009年,與土地放量供應並行的,是房價的新一輪快速上漲,直到去年年末,房價才有滑坡之勢。
按照國土部的工作計劃,“促進已供住房用地開發建設,儘快形成住房有效供應”將繼續成為2012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國土部要求,抓緊開展未竣工住房用地的清查,並於3月底前在監測監管系統中更新有關信息。對構成閒置的,及時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公開,依法嚴肅查處並按部要求暫停相關單位參加新的項目競買資格直至處置完畢。
事實上,隨著“限購令”的持續起作用,在不少熱點城市,住房庫存已攀升至歷史高位。上述匿名土地專家表示,若現有的土地開發節奏能夠加快,將給這些城市的房價繼續帶來壓力。
國土部同時還要求,為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在房價高的城市,促進適度多采用限房價、競地價等供地政策,繼續鼓勵多配建保障性安居房,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嚴格控制高檔住宅用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別墅類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