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苗燕 于祥明
密集提示信貸風險 加強土地儲備與融資管理
在房地産市場調控繼續從嚴不懈的背景下,監管層已著手疏導控制下一步市場降溫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本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銀監會近日對房地産信貸風險發出密集提示,明確要求商業銀行嚴格控制房地産過熱地區的開發貸款規模,並強化房企“名單制”管理,立足産業鏈條開展壓力測試。
與此同時,國土部近期也提出要加強與央行、銀監會協商,抓緊出臺《關於加強土地儲備與融資管理的通知》,防範因地方債務壓力産生違規供地行為。
可以預見,房地産行業的相關風險防控將成今年各項風險防控任務的重中之重。
“房地産過熱地區”即指房價上漲過快地區。控制這些地區的開發貸款規模,將有助於緩解房價過快上漲。不過,在開發商的資金來源中,依靠貸款的佔比並不如預期的那麼高。
以去年的數據為例,房地産開發企業資金來源中,依靠國內貸款的約1.26萬億元,僅佔15.09%,絕大部分資金來源於自籌、定金及預售款。因此,業內人士認為,控制開發貸款規模必須要與其他措施相配合,才能出現較為明顯的政策效果。
記者調查發現,在持續的樓市調控下,部分開發商已出現資金鏈緊張風險。為此,銀監會近期加緊督促銀行強化房地産開發企業“名單制”管理,逐戶進行風險排查和流動性、清償力測算,並相應制定應對預案。
值得關注的是,銀監會還要求商業銀行督促分析房地産上下游相關行業授信規模和風險狀況,跟蹤監測相關行業間的風險傳導,立足産業鏈條開展壓力測試,作出防控化解風險的整體規劃安排。
無獨有偶,相關監管部門擬出臺的《關於加強土地儲備與融資管理的通知》,也是為做好房地産政策儲備和預評估,疏導控制下一步市場降溫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一份來自國土部的調研報告顯示,地方土地儲備平臺本身的資金風險可控,但地方政府往往將土地儲備平臺與地方融資平臺捆綁在一起,進行抵押融資,導致風險較大。而上述辦法就是為預防解決該問題的發生。
監管層嚴防死守風險底線,房地産調控政策仍從嚴不懈。住建部已明確:繼續嚴格實施差別化信貸、稅收政策和限購措施。不過,在遏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時,政策有望向合理購房需求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