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如何處理動物保護和動物藥用資源利用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我國中醫藥傳承發展中的必解課題。日前由中國中藥協會主辦的“珍稀藥用資源保護和利用討論會” 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共同為珍稀藥用動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把脈”。
中藥不只是植物藥
提起安宮牛黃丸、片仔癀、六神丸,人所共知,這些都是傳統中藥國寶級的優秀代表品。
“中藥不只是植物藥。”北京中醫藥大學高學敏教授説,中藥主要由植物藥、菌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等四部分組成。在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當中,在眾多的自然資源當中,歷代中醫遴選了很多優秀的植物藥、動物藥,形成了中醫藥寶庫,凝練出傳統名方名藥,為我們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含麝香、豹骨、羚羊角、穿山甲、熊膽等珍稀瀕危藥用資源成分的中成藥品種大約有六七百種,生産廠家近千家。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物種棲息地的喪失和破壞,整個地球動物物種瀕危狀況日益嚴重。野外資源減少、枯竭,使得一些傳統經典、特效的國寶級中成藥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日益喪失。
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龍致賢教授説,中國政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加入國際動物保護公約後,為動物保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部分物種如老虎、犀牛已經禁止貿易。按照華盛頓公約的有關要求 ,對敏感物種資源入藥進行原料庫存註冊、年度消耗總量控制、使用行政許可審批、標識管理等。近年來,國家林業局和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的保護和恢復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工作。
保護動物早已成為多數國家、多數人的共識。我國立法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年8月修訂,在強調“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的同時,也實行“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
中國中藥協會執行副會長王瑛説,長期以來,國外媒體較少關注和報道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取得的成績,更多的是對我國存在的一些不太規範的個別現象進行“放大”式負面宣傳,批評甚至攻擊我國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並別有用心地與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聯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