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探討得沸沸颺颺的養老金入市偽命題,其背後是股市受資金供求關係影響。只要有資金入市,股市就能上漲;只要資金緊張,股市就會下挫。
如果承認供求關係有理,承認投資不應該受約束,我們就得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類型的房地産投資品種,如此一來恐怕增加一半農地進入房地産市場都不夠;如果承認供求關係有理,證監會就必須用審核的方式控制上市數量,而後央行用增加資金的方式來烘托牛市。結論是,中國股市與房地産市場必須依靠行政手段合理分配上市與資金資源,最後達到理想的大同世界。
投資市場講的是預期,微觀的風險與收益關係,供求關係邏輯在投資市場不佔主要地位,資金並不是投資市場的主要變量,投資回報、宏觀經濟與資金等結合在一起,共同作用於市場,而投資回報是重中之重。中國房地産市場之所以一度成為大宗投資品種,主要因為投資回報率極高,而證券市場投資回報率較低,無法形成長期牛市。
無論從宏觀經濟數據,還是從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而言,中國證券市場應該有一輪長達十年的大牛市。
從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經濟體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由2001年的不足10萬億元增至2010年的40.12萬億元;從2001年到2011年,中國出口增長4.9倍,進口增長4.7倍,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外匯儲備增長12倍,由2001年的2122億美元增至2010年末的28473億美元;十年時間廣義貨幣增長了5.5倍。
A股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更有“牛像”。從2007年到2010年,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增幅分別為51.47%、-14.76%、27.48%、38.96%。雖然2011年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下降,但根據業績預告,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不是問題。如此之多的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年度複合增長率超過了沃爾瑪等美國老牌藍籌公司,為什麼難以孕育出中國的大牛市?
股市難以增長的根源在於過於注重外延式擴張,過於注重大股東利益,對普通投資者回報偏低。後者就是讓人一再詬病的證券市場分配不公,市場造富而不再牛市,而前者是投資回報率低的根源。
銀行業是資産與凈利連續上升的行業。截至2月6號,有7家披露去年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凈利潤均在35%以上。按理銀行業理應成為A股市場的定海神針。
但銀行股並沒有給投資者帶來高回報,銀行的外延式增長風急浪高。根據銀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我國銀行業總資産高達111.5萬億元,總負債達104.3萬億元。2003年銀監會成立,銀行業總資産僅27.64萬億元,8年時間,我國銀行業總資産增長超過4倍。伴隨外延式增長的是風險的上升,為了滿足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銀行業以凈息差的方式從儲戶處獲取收益,在證券與債券市場的融資再融資沒完沒了,2011年投資者為此痛心疾首。以匯金與某些戰略投資者為首的股東獲得了高收益,普通投資者未能分享銀行業的高成長,倒是為銀行業的外延成長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高舉高打的機械工程行業同樣如此。從2001到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以每年25.6%的平均速度增長,從2000年的500億增長到了2010年的4300億,增長了8倍多,中國業已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2010年的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中國企業已經佔據8家。在激進增長期,這些公司存在兩大隱患,一是資金緊張,二是銷售手段激進帶來壞帳風險。直到現金流被質疑的2012年,三一重工仍上演了蛇吞象的海外並購一幕。不僅三一重工,中國的重要機械工程公司大都已經完成或正在洽談並購事宜。投資者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他們為中國機械工程行業的高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無法從投資收益中尋求到安慰。
外延式增長接近瘋狂。有句形容海航的話,“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海航”。與2011年下半年海航集團眾多國內外收購項目同樣醒目的是,海航旗下大新華物流欠錢不還,甚至因拖欠多家船東的租金而遭起訴。
同樣的話可以用到中鋁、中石化、三一重工等企業,人類已經無法阻止這些企業擴張。因此,指望這些企業放慢腳步回饋投資者是不現實的。負債也要擴張,危險的激進銷售也要擴張,資金鏈長期緊崩。
中石化要私有化上市公司,現在又有消息稱分拆旗下油服企業上市;A股公司要到H股上市,H股要回歸A股。在此情形下,不管是養老金還是任何資金入市,都會被捲入擴張的無底洞。控制新股上市用處不大,增加資金用處不大,沒有約束的擴張企業是證券市場的癌細胞。
以現金分紅回饋投資者,以投資收益率作為衡量並購正確與否的準繩,才能抑制企業無度擴張的衝動。否則,講究供求關係的投資者,恐怕得眼巴巴看著央行再釋放十幾萬億的資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