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豐厚券商貧瘠 金融業年終獎不均折射行業冷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09: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歲末年初,年終獎讓人歡喜讓人憂。

  2011年,一直被視為“金領”的金融行業年終獎不再是鐵板一塊。銀行業的年終獎“傲視群雄”,普通員工都有數萬甚至十幾萬。與此同時,信託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日子也景氣異常,大手筆發獎金。相比之下,曾經“紅得發紫”發錢也曾大手大腳的券商、基金行業則是寒風勁吹,拿到手的年終獎“聊勝於無”。

  金融業各細分行業年終獎的多寡,也是洞察上述行業經營冷暖的“一面鏡子”。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漸行漸近的情形下,銀行業的好日子能否持續?而備受熊市折磨的券業,如何找到“跨越牛熊”的持續盈利之道?都值得深思。

  在“年終獎”這一市場最靈敏人才價格指引下,一場金融行業人才流動正暗潮涌動。其中,以去年年終獎“黑馬”姿態進入公眾視線的信託公司、小貸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正成為吸納中高端金融人才的重要流入地。

  銀行年終獎“紅包”豐厚

  春節前後,金融業年終獎的話題再度升溫。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券商、基金成為2011年終獎話題的“陪襯”,而銀行業年終獎則再度“傲視群雄”,成為令眾行業“羨慕、嫉妒、恨”的眾矢之的。

  工作已逾三年、現供職某股份制銀行的信貸員小龐告訴記者,她去年年終獎大概有8-9萬元,加上年中時發的4萬多元“半年獎”,她去年收到的獎金已超13萬元,這兩次獎金佔小龐全年總收入的70%以上。

  儘管年終獎豐厚誘人,但在小龐看來,今年的年終獎僅與去年持平,甚至相比前年還“大幅跳水”。2009年,入職剛一年的小龐在年底一次性收到了15萬元年終獎,但是到了第二年,儘管她的業績仍保持大幅增長,但年終獎卻少了一半,而去年的獎金也和2010年差不多。

  與小龐年終獎的“起伏不定”相比,與她同年畢業、進入某大型國有銀行從事對公業務的小趙年終獎則要穩定許多。

  小趙2011年的年終獎大概在6萬元,雖然單個“紅包”數量比小龐少了些,但小趙平時每三個月還會發一次“季度獎”,大概在兩萬多元。如此算下來,除基本工資外,小趙全年得到的獎金也達到了12-13萬元的水平。

  小趙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剛參加工作那年,全年獎金加在一起大概在三萬元左右,佔收入的一小半;第二年由於轉正的影響,獎金總體增長幅度很大,翻了一倍還多,到手有七八萬的水平,獎金佔收入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去年獎金的增長依然令人滿意,比上一年又有50%左右的增幅,全年共收到獎勵性收入12萬左右,佔到總收入的70%以上。

  據記者粗略估算,工作僅三年的小趙,獎金和總收入每年都以10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三年來她的獎金已“翻了兩番”。

  券商、基金高臺“跳水”

  相比上述銀行員工年終獎的“豐厚誘人”,而收入跟股市牛熊息息相關的券商、基金行業的年終獎則遭遇了2008年之後又一場“寒流”。

  2010年碩士畢業後,林強進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總部從事證券經紀業務。剛進公司他曾打算,年底到手的十幾萬年終獎,加上父母湊的一些錢,便可輕鬆在北京按揭一套小房,可沒想到趕上去年的“A股史上第二熊”,他買房計劃不得不推遲了。

  “去年公司總成本已超總收入,所以我們幾乎就沒什麼年終獎了。”林強説,雖然公司資産管理一塊業務尚可,但遠不敵經紀業務縮減所帶來的損失。在記者一再追問下,他坦承所謂“沒有年終獎”,其實還是會發一兩萬“意思意思”的。

  熊市效應下,不僅券商普通員工,券商管理層2011年的收入也會嚴重縮水,“我們部門領導獎金最多的時候能拿到300多萬,2011年能拿到十幾、二十萬就不錯了。”林強向記者透露。

  在日前針對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從業者進行的年終獎調查中,記者發現,受經濟週期和資本市場影響,儘管行業內年終獎冷暖不均,甚至呈現一定的“兩極分化”趨勢,但總體來看,金融業從業者的年終獎仍維持全行業較高水平。

  據前程無憂人力資源調查中心日前發佈的《2011年年終獎調研報告》顯示,金融行業、房地産行業以及高科技行業是年終獎發放數額排名前三的熱門行業。其中,金融行業以人均2.03萬元的年終獎居各行業首位。

  不過,另一家知名獵頭及人力資源方案公司翰德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儘管銀行及金融服務業獎金比例仍居較高水平,但2011年獎金額度明顯減少——銀行及金融服務業受訪者88%表示將會酌情發放2011年的年終獎金,這較一年前的93%有所下降,這説明各銀行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正竭盡全力控製成本。

  信託打頭成“黑馬”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銀行年終獎“高處不勝寒”和券商年終獎的尷尬,得益於銀行信貸緊縮和房地産等行業融資需求激增,信託行業、小貸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其年終獎水平也成為2011年金融業年終獎的“黑馬”。

  一家信託公司員工近日表示,2011年其得到的年終獎是8萬。而據他了解,其他幾家信託公司同行,其中層管理人員年終獎多在數萬到三十萬元之間。

  “在我們公司,如果做項目業績比較好,年收入七位數沒有問題。若按照整個公司人均,確實可以達到50萬元左右。固定的年終獎非常少,而有的公司或者業績不好的員工可能沒有年終獎,差異非常明顯。”上述信託業人士稱。

  此外,小額貸款公司行業2011年的年終獎也表現不菲。一位去年5月才入職的小額貸款公司業務員告訴記者,他2011年的年終獎拿了五六萬,算趕上了行業的“好光景”。

  據記者了解,受益於去年資金價格畸高和資金供求失衡,去年小額貸款公司大多利潤豐厚,一般凈利潤多在15%至20%之間,凈利潤超20%也不鮮見。

  除上述非銀金融機構行業高速增長外,由於其員工人數較少,人均利潤也較高,這也成為上述機構年終獎較高的重要原因。

  業內人士分析,與銀行規模大、人均利潤較低相比,以信託、小貸公司為代表的非銀金融機構儘管規模小,但是人均利潤高。此外,信託和小貸公司靈活的薪酬制度,也成為其員工年終獎翻番的重要條件。

  不過也有人對信託、小貸等非銀行業的“好時光”持不同意見。

  一位對房地産業務熟悉的金融人士表示,信託業去年的輝煌是建立在銀行房地産直接貸款緊縮之上,而“一旦今年該行業調控政策不變,隨著房地産信託産品的陸續到期,到時候你就會發現,信託公司是不是光屁股了?!”

  與信託行業利潤多受益於房地産信託相似,在銀行信貸緊縮的情勢下,多數小貸公司借機發力房地産業務,該業務比重甚至達到80%以上水平,其過於倚重單一且屢受政府調控的房地産行業,小貸公司潛在風險不容小覷。

  銀行超額利潤或難持續

  儘管2011年金融業的年終獎多寡不均,但銀行業再度令人艷羨的年終獎,仍成為業內爭議的話題,爭議的焦點則是,在實體經濟利潤大多縮減的情勢下,銀行業的超額利潤能否持續?

  “企業經營壓力那麼大,而中國銀行業卻一枝獨秀,大家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以至於有時候連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了。”去年12月,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在一次公開場合坦言銀行利潤的豐厚。而一個月後,相繼披露的銀行業績快報,則驗證了洪岐所稱的“高利潤”。

  1月29日晚,深發展發佈2011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1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9.94-106.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70%。

  而此前公佈的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業績同樣備受矚目。興業銀行全年實現凈利潤255.1億元,同比增長37.74%;浦發銀行實現歸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72.36億,同比增長42.02%。截至目前已公佈的上市銀行利潤增速均超市場預期

  與銀行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不少製造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在民營企業利潤如“刀片薄”,特別是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漸行漸近的未來,銀行業遠高於全行業的利潤能否持續?

  “現有銀行同質化程度很高,靠行政壟斷賺錢,不能也不應持續鼎盛。”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付立春認為,去年銀行快速增長主要是由存貸款利息差收入增長帶動的,但就本質而言,是由中國銀行業的行政性壟斷造成的。

  而近日交行發佈的一則研究報告也預計,2012年上市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降至20%,而2011年為30%。此外,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産貸款等領域的潛在風險,也是懸在銀行高利潤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如何應付未來銀行的“利潤回落”?如何未雨綢繆漸行漸近的利率市場化?加快中小企業貸款等業務比重,從而減少息差收窄帶來的利潤影響,則成為眾多商業銀行應對未來挑戰的一致選擇,其中以招商銀行“二次轉型”更為引人注目。

  2009招商銀行啟動“二次轉型”,將業務重心轉向零售和中小企業貸款的基礎上,旨在“用最小的資本消耗,實現盈利最大化”,截至去年6月30日,招商銀行境內中小企業貸款總額達4338億元,佔貸款總額51.19%。

  相比銀行高利潤的“高處不勝寒”,長期“靠天吃飯”的券商行業也不甘在熊市沉淪,正積極尋找對抗熊市的“禦冬術”。

  在近期A股成交量持續低迷的市場境況下,券商行業正在積極發展融資融券、股指期貨、IB業務、直投等創新性業務,從而努力擺脫“靠天吃飯”的尷尬處境。以國元證券為例,其2010年直投業務實現營收761.04萬元,同比增252.93%;凈利潤302.41萬元,同比增757.00%。

  不過,主營業務轉型非一日之功,在熊市境況下,記者了解到,近期不少券商已提高一線經紀人員的基本工資,提高固定收入比重,以留住業務骨幹。

  上述在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總部工作的林強向記者透露,公司近期調高了全體員工的基本工資,現在一個月到手的基本工資5000多塊,加上兩萬元年終獎,一年收入不到十萬元,儘管與2007年普通員工獎金都在50萬左右相差甚遠,但在市場如此慘烈的形勢下,也算“差強人意”。

  “經紀業務完全是靠天吃飯,慘的時候就是這樣。不過,熬過這段時間就好了,買房計劃不行就推遲兩年吧。”儘管2011年的年終獎聊勝於無,小強仍無悔當初選擇券商這一行,他堅信當股市好起來的時候,自己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薪情”攪動金融業人才流動

  伴隨著金融業年終獎行情的起伏,金融行業間人才流動也暗潮洶湧。

  “熊市正是跳槽的最佳時機,因為轉型的成本也最小。”一位去年由一家地方券商跳槽至某大型券商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對於年輕分析師而言,在知名券商成長更迅速,當然大公司起薪與待遇水平也更具競爭力。

  一般而言,在市場環境不景氣時期,小公司由於業務單一,更容易受到市場衝擊,相反行業內的大公司和國有企業,其福利待遇抗風險能力更強,福利待遇也更有吸引力,這也成為多數金融界新人就業擇業的首要考量指標。

  回憶起剛入職時待遇,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三年的小趙仍記憶猶新,第一年沒有轉正,每月工資2000齣頭,獎金也都要打對折。當年他的年終獎是兩萬元,屬同行的較低水平。“那時特羨慕去小銀行的同學,他們發的特別多。”他説。

  一年後,工作漸入正軌的小趙,通過放貸和創造中間業務收入,年底一次性得到4萬多元的年終獎,但仍比在招商、民生等小銀行的同學少一點。而在去年歲末,他的年終獎再上新層次,達到6萬多元,同時“季度獎”也隨著年終獎水漲船高,從剛開始的每季度五六千元,激增到每季度兩萬多元的水平。

  “現在看起來,大銀行的好處就是收入可以一直穩定的增長。”小趙坦言,現在她已經不再羨慕那些在股份行的同學了,一是收入水平逐漸接近,二是國有銀行儘管也有加班,但壓力要小很多,“很多客戶都是主動找上門的。”

  與金融界新人傾向於由小公司到大公司的“向上流動”不同,具備多年業務和管理經驗的中高層金融人才,則更傾向於“向下流動”——小機構靈活的管理制度和股權激勵計劃更具誘惑力。

  “相比國有行和股份行,城商行不僅在管理機制上更為靈活,而其在薪酬和股權激勵機制上的誘惑,更是已上市銀行所無法比擬的。”一位去年由招商銀行總行跳槽至某擬上市城商行的高管表示,一旦城商行上市,其手中的股權將成為一筆可觀的財富。

  目前,隨著城商行上市預期的日漸升溫,從國有行和股份行跳槽到城商行的人才已漸成趨勢。此外,由傳統銀行跳槽至小額貸款公司、投資擔保公司、支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成為中高層金融人才流動的最新趨勢。

  其中,以去年6月從瑞銀證券中國區副總經理跳槽到廣州萬穗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的張化橋最具代表性。“相比風光無限的互聯網行業,小額貸款的工作也很酷,因為前者大多數虧錢,而後者從成立第一天起就賺錢了。”這是他毅然告別外資券商高管光環的重要理由。

  曬曬小龐“年終獎”

  在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了三年半的小龐對自己的收入還算滿意。她向記者透露,2011年年終獎大概有8-9萬元,和2010年基本持平,再加上年中時發放了4萬多元的半年獎,小龐2011年收到的獎金共有13萬多。

  年終獎對於銀行員工是非常重要的,記者了解到,在小龐的收入中,每月真正的固定工資只有不到兩千塊,再加上每月都會再發兩三千元獎金,這樣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四五千元錢。不過,月獎金波動幅度很小,始終都保持在穩定的水平,發放時間也是和固定工資一起。因此所謂的“月獎金”,其實基本是固定工資的一部分。

  小龐每年真正期待的還是一年兩次的大獎,一次半年獎,一次年終獎。這兩次獎金髮放佔小龐全年收入的70%以上。

  雖然拿著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羨慕的年終獎,但小龐也有自己的顧慮。

  “獎金的水平不是特別穩定。”小龐告訴記者,她們的獎金是在前一年的基數上按新增業務量來計算的。如果去年任務完成得很好,獎金拿了很多,第二年就容易完不成任務,因為要在較高的基數上保持增長是很困難的。

  小龐三年來的獎金水平變化就很明顯的印證了上面的規律。“第一年工作沒有基數,平地起大樓,所以賺得特別多。”第一年,充滿幹勁的小龐在年底一次性收到了15萬元年終獎,這讓她自己都覺得十分驚喜,這種獎金額度遠遠超出那些進入國有銀行同學的獎金水平。但是到了第二年,再想保持業務量的增長就很困難了。在工作的第二個年頭,小龐沒有做到在去年基數上繼續保持銷售業績的大幅增長,最後年終獎少了一半,今年和去年完成任務的水平差不多,獎金也和去年差不多,增長幅度不大。

  “所以我們這邊獎金都是大一年小一年,在七八萬到十萬之間搖擺。”小龐告訴記者,每年都保證業績的增長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身邊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每年都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就必須不斷給自己加碼。”

  談到未來收入的增長,小龐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在這裡工作如果沒有職務上的提升,獎金水平基本就一直在這個水平上浮動,“雖然現在看來還是挺滿意的,但如果沒有穩定的增長,還是有點擔心未來。”當記者追問是否擔心年終獎越發越少的時候,小龐還是自信地搖了搖頭,“雖然增長不確定,不過肯定也不會少太多,七八萬就是最少的了,我們同事去年生孩子休産假還發了五六萬呢。”

  儘管小龐對收入的增幅不太滿意,不過,無論是七八萬還是十幾萬的年終獎水平,都足以讓金融行業之外的年輕人羨慕不已了。

  三年來較高的收入水平還是讓小龐積累了不少存款,去年結婚的她,今年已經打算要個孩子,她和同在銀行工作的丈夫看上了北京四環附近一套總價約200萬的房子,兩人打算靠自己的力量貸款買上一套,為孩子的將來做準備。

  ⊙記者 陳俊嶺 孫霖 ○編輯 毛明江

熱詞:

  • 券商行業
  • 業績快報
  • 基金行業
  • 銀行信貸
  • 金融業
  • 銀行員工
  • 融資融券
  • 股指期貨
  • 黑馬
  • 牛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