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綠豆大師”張悟本、“泥鰍教母”馬悅淩……從一個個偽中醫養生大師走下神壇不難看出,人們對中醫養生的熱度只增未減,但有時會在準入標準不健全的養生市場迷失方向。昨天,記者從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東城區已被列入國家21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準入試點地區,年內啟動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準入制管理。
這意味著,提供按摩、艾灸等八大類養生服務的機構營業前,除得到工商部門許可外,還須衛生行政部門對相關技術規範進行審查。此前,作為公司經營的養生保健機構完全游離于後者的監管之外,實際上,有些養生機構打著“中藥秘制方”“針灸養生”“瑤浴調月經”等中醫藥旗號營業。
北京養生標準高於國際標準
市中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對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標準》因要具有全國範圍的適用性,“要求較低”,而本市的養生保健機構目前提供的服務名目繁多,且不乏高端養生服務機構,整體水平及群眾需求較高,因此本市制定的標准將高於“國標”。
國家標準中,對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場所和環境方面提出,經營面積不低於120平方米;諮詢指導類用房應獨立設置,且每室建築面積不低於10平方米;開展有操作類項目時,應獨立設置消毒室,使用面積不低於6平方米;從業人員不少於3人,且須持有相應資質證書。
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本市可能將按養生保健機構的規模和可提供服務的能力進行分級分類的準入和管理,如床位數不同的機構面積,需配備的人員數量也相應不同,“而國家標準只是按技術類別進行分類,我們將細化,使其具有更強的可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