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食品包裝安全呼喚監管制度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從大米裏我們認識了石蠟,從火腿裏我們認識了敵敵畏,從鹹鴨蛋、辣椒醬裏我們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裏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裏我們認識了硫磺,從木耳裏我們認識了硫酸銅,從保鮮膜中我們認識了DEHA(己二酸二異辛酯),從有毒奶瓶中我們認識了雙酚A。今天,從奶粉中又讓我們知道了三聚氰胺,一個既不是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代用品的化工原料。如今,“奶粉事件”剛剛平息,“倣瓷餐具風波”又起,搞得全世界對我國的食品安全憂心忡忡。那麼,還有什麼是我們能放心使用的呢?是不是現在社會進步了,技術先進了,反而讓我們維繫生命的食品在花樣增加之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安全隱患呢?我們的監管體制是否也應該改革?
  食品安全的保障,並不僅僅與食品有關,餐具、包裝也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近日,一輪針對倣瓷餐具安全性的質疑逐漸興起。12月29日,北京市工商局下發了《關於開展密胺塑料餐具餐盒商品檢查的通知》,要求對商業企業銷售的密胺餐具餐盒進行檢查。國家質檢總局也開始對相關産品的安全性進行分析核查。倣瓷餐具行業面臨“整風”。
  一、“倣瓷餐具風波”産生的原因
  倣瓷餐具的原料是密胺,又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是三聚氰胺和甲醛形成的聚合物,由於其耐熱,因此被用於製造餐具。為了保證倣瓷餐具的安全性,國家在1980年制訂了相關標準,並在1988年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即《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90—88)。然而,由於標準20年未修改,已相對落後,再加上有關監管體制的不健全,倣瓷餐具所面臨的問題頗多。
  根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和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進行的聯合調查以及惠州五和實業有限公司陳傑總經理反映,揭開了行業內眾所週知的“秘密”——就是部分企業在生産倣瓷餐具時,在原料中混入醛樹脂,以降低成本。
  按照國家標準,倣瓷餐具是應該用三聚氰胺樹脂(又稱密胺樹脂)生産的,而一些劣質倣瓷餐具,卻是用不能用於製作食品包裝製品的醛樹脂或醛樹脂及三聚氰胺樹脂混合料生産的。從外表上看,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兩者的區別,但劣質倣瓷餐具的成本不及正規倣瓷餐具的一半,且在使用過程中會釋放甲醛,長期使用會危害身體健康。
  醛樹脂是一種工業原料,用於製造黏合劑或家用小商品等,在常溫下便會釋放出甲醛;溫度越高,釋放越快,酸或鹼也會加速甲醛的釋放,一般在80℃以下使用。目前中國尚沒有餐具中醛樹脂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深入分析研究,但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致癌物質,而且醛樹脂並不在國家批准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製品及添加劑名單之內。
  08年12月,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以及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對北京五家連鎖超市的五件倣瓷餐具、八家批發市場的十件倣瓷製品進行了檢驗,結果只有三件超市樣品由純三聚氰胺樹脂製成,其餘樣品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醛樹脂。
  醛樹脂之所以在倣瓷餐具中氾濫,與多方面因素有關。首先,中國生産倣瓷餐具的企業,只有10%-20%是資質能保證的大型企業,其餘都是中小企業、黑作坊或工藝落後的企業。由於醛樹脂比三聚氰胺樹脂價格低廉,前者每噸約4000元左右,後者每噸約14000元,使用醛樹脂便成了不規範企業壓低成本的手段。此外,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從2008年1月1日開始,食品包裝容器生産企業必須取得生産許可證才能生産,但截至12月16日,全國近千家倣瓷餐具生産企業,只有23家獲得生産許可證。
  其次,就如同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一般,政府對餐具的監管也往往是末端監管,主要檢查産品。然而,《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並未要求檢測醛樹脂,所以醛樹脂便如同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一般,在倣瓷餐具中“大行其道”,政府部門卻無力發現。
  此外,還有一些劣質的倣瓷餐具,在一定條件下,如與食品接觸時,可能會釋放出三聚氰胺,這樣在一定條件下釋放出來的物質量,叫做遷移量,而現有國家標準並未要求檢測三聚氰胺的遷移量。
  目前,經過一年多起草的密胺餐具的第二次修改稿已上報到衛生部。新標準的草案主要對舊標準進行了四方面的修改:強制檢驗三聚氰胺遷移量,因為“毒奶粉事件”的影響,三聚氰胺已成了國人談之變色的物質,而它又是生産密胺的原料,因此有關部門認為應該對其強制檢驗;要求在倣瓷餐具上標明“禁止在微波爐中加熱”“食品用密胺”等字樣;甲醛析出限量由原先的30毫克/升進一步嚴格至15毫克/升;明確禁止使用醛樹脂。不過,對於是否需要強制檢測醛樹脂,目前還存在爭議。因為檢測醛樹脂需要使用核磁共振等設備,政府部門的檢測機構尚未普及該儀器。
  二、“倣瓷餐具風波”反映出的問題
  這次“倣瓷餐具風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是要質疑目前國內有關檢驗部門以及質量監督部門的工作,這其中是否有日常程序的漏洞,或者是有人在玩忽職守、甚至是收受賄賂。這次“倣瓷餐具風波”引發的包裝安全在國內並非個案,許多食品容器、食品包裝都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食品用塑料袋和各種一次性餐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問題産品可以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在如此廣的地域內一路綠燈呢?這些問題産品又是如何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檢測的呢?這其中所蘊含的不僅僅是質量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的問題,而是在技術不斷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高精尖”技術,構建一個長期有效的食品安全體制的問題。
  對於産品質量的監督,《産品質量法》中作了具體規定:“國家對産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産安全的産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産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産品進行抽查。”或者由“縣級以上産品質量監督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産品質量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産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其他國家機關以及産品質量檢驗機構不得向社會推薦生産者的産品;不得以對産品進行監製、監銷等方式參與産品經營活動”。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檢測結果為“合格”的倣瓷餐具,卻使用了國家明確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而這些産品在被曝光之前總是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在市場上堂而皇之地銷售,究其根本,是不法企業再次鑽了國家標準缺失的空子。
  按照正規企業的説法,因為國家明令禁止使用醛樹脂作為倣瓷餐具的原料,所以目前國標中並沒有要求檢測醛樹脂項目。此次被查出問題的台州市希爾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態度也印證了這一説法。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洪女士在接受京華時報胡笑紅記者採訪時理直氣壯地直接表示:“質量監督部門給我們的産品報告都是合格的。”與此相似,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前,質檢部門也同樣給三鹿頒發了“國家免檢”等榮譽和證書。這充分説明標準滯後或不合理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
  標準不只是政府有關部門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特別是行業協會、生産企業以及用戶和消費者等都應該參與,讓標準的制修訂定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和實用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産品不老出問題,不出大問題。
  三、食品安全對社會的影響
  可以説,這次“倣瓷餐具風波”拷問了“國家檢驗”和“質量安全”的公信力,對中國産品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劣質有害産品在大量銷售?就連家樂福這樣的國際著名連鎖超市銷售的産品都不能夠讓人放心使用。況且這次所測問題産品許多都是兒童使用,不得不再次駭人聽聞。父母們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在挑選餐具這個問題上也一定優中選優,真可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個外觀漂亮的餐具現在卻引起了父母的憂慮。
  經過一次次的食品及相關産品事件,民眾不僅對國家質監總局頒發的“質量安全生産許可證”這塊金字招牌産生了信任危機,更對國家質量監管體制失去了信心,對我們的標準體系也産生了質疑。這無疑對我國的質量認證體系再次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一個企業的成長是很多人付出很多年的努力才能換來的,而“質量安全”的公信力則是由無數個這樣的企業,經過不懈的努力才換來的。作為企業,不僅應該對自己的品牌、榮譽負責,更應該對産品質量安全負責,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而不是利用品牌和榮譽作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的擋箭牌。作為質量監督部門,也應該用高度的責任心擔負起質量監督的重任,不能認為發了“招牌”收了錢就萬事大吉了,什麼都不管了,這無異於是犯罪!
  這次“風波”將使“中國製造”再一次在世界範圍內造成全面、長期的影響。據媒體報道,在美國,很多超市的食品貨架上都顯著的標示著“ChinaFree(不含中國)”來告示消費者這些食品不是從中國進口、不在中國製造、不含來自中國的原材料,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重新識了“中國製造”。在經歷了這次“奶粉事件”和“倣瓷餐具風波”後,中國政府耗費大量的資金和全國人民齊心的努力所營造的國際聲譽,幾乎毀於一旦;“中國製造”在國際貿易中的談判地位和籌碼也急轉直下。可想而知,這樣一個能夠長時間、大規模、集體向自己國家的下一代下毒的國家,又有什麼道德和信譽可言呢?如此看來,是全中國人民、乃至是全世界的華人在為“奶粉事件”和“倣瓷餐具風波”埋單。
  四、建議與對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大於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不但具有營養價值,同時還應具有安全性。食品安全在我國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國家或社會的食物保障,即是否有足夠的食物供應;二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而我們通常所説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食物)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應符合國家強制標準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導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後代的隱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産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既包括食品本身安全,也包括包裝材料安全。
  除了食品本身外,與食品關係最緊密的當屬其外在的包裝。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外觀新穎、設計獨到的包裝製品日益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精巧的設計不僅展示了包裝自身的便於攜帶等實際功能,還增加了包裝的另一特點,就是增強了食品本身魅力。因此,在我們一致關注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對食品的包裝安全加以重視,樹立“食品包裝等同食品”的安全觀念,為食品安全多加一把鎖!
  通過健全政策、完善標準以及提高檢測技術來確保食品及相關産品的安全,將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要構建有中國特色、符合地方實際的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就要做到查、扶、管、治、建相結合。
  1、查:澄清工作底數。即開展全面的企業普查,了解各轄區企業分佈情況、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總體狀況、建立企業質量安全檔案,使監管做到心中有數。並在普查的基礎上,加緊建立産品質量分級、分類監管制度,針對不同企業,不同産品、不同設備,根據輕重緩急,落實好監督檢查工作。對於高風險企業要適當增加檢查頻次,並定期向社會公告産品質量狀況。
  2、扶:落實幫扶措施。即要變監督為服務、變管理為幫扶、變處罰為引導,督促企業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的經營理念,引導企業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趨勢,建立質量發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形成集群抓質量,促進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3、管:健全網絡體系。即建立一個全過程、全覆蓋的質量監管網絡體系,通過構建“兩個鏈條”、形成“一個體系”、鋪設“一個網絡”、建立“一項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對質量工作的依法監管、科學監管、有效監管。
  4、治:保持治理力度。即通過落實屬地化管理:即實施定人員、定目標、定區域、定措施、定企業,使整治任務落實到部門單位及具體執法人員;組織集中性整治:即集中“優勢兵力”,實施“聯合作戰”,將農村與城鄉結合部作為重點區域,將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小作坊作為重點企業,將食品與食品包裝作為重點産品;部署嚴打式行動:即嚴格執行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7年簽署的第503號國務院令——《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産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依法從重、從嚴、從快處理、打擊一批危害嚴重、社會影響大的制假、售假違法案件;健全預防性措施:即按照“防重於治、標本兼治”的要求,對假冒偽劣産品實施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用法制的威嚴引導企業尊章守法、規範行為。
  5、建:夯實基礎工作。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不斷提高質量工作的政府關注度、群眾參與度和公眾支持度。努力做到第一,加強組織領導體系建設,把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第二,加強責任落實體系建設,對特大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事故實行“一票否決”制度;第三,加強質量宣傳體系建設,充分利用“3.15”等契機,宣傳質量法規;第四,加強質量法制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種質量違法違規的行為,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第五,加強技術檢測體系建設,對食品包裝、食品添加劑等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産品進行檢驗檢測,讓百姓吃得放心、玩得開心、活得安心。
  2007年國務院503號令指出“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照而未取得許可證照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由農業、衛生、質檢、商務、工商、藥品等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沒收違法所得、産品和用於違法生産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等物品,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並處10萬元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罰款;構成非法經營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在現實執法中,又有哪個部門照此執行?很多人都拿國家的政策和法律送了人情!
  實踐證明,只有對質量監管系統進行改革,轉變職能,吸取終端管理無法保證食品安全監管的教訓,實現關口前移,加強對原材料、生産配方和生産過程的監管,防患于未然才能杜絕“奶粉事件”和“倣瓷餐具風波”類似事件的發生。同事還要做到對執法者和違法者進行雙重的重責重罰,讓他們嘗到苦頭而不是甜頭,讓他們付出“政治上身敗名裂,思想上後悔莫及,經濟上傾家蕩産”的巨大代價,才能讓他們心心生畏懼,才能從根本上規範食品行業、保障食品及其相關産品的質量。
  五、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關係社會和諧、國家形象的重大政治問題。只有堅持正確的科學發展觀,依靠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立對食品安全長期有效的監管機制,才能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熱詞:

  • 三聚氰胺樹脂
  • DEHA
  •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
  • 科學發展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