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用投資保增長需提高有效性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張向東 如無意外,投資將會再次成為2012年拉動中國經濟前行的主要引擎。

  首先,持續低迷不振的歐美經濟形勢,讓中國諸多從事外貿行業的企業主無法清晰地看到希望;其次,今年家電下鄉刺激政策將逐步退出,而政府對房、車兩種主要家庭消費領域的高壓態度仍無放鬆跡象。政策調控,加上長期以來的高儲蓄習慣,讓消費這駕馬車明顯後繼乏力。

  中央將“穩中求進”定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要落實這一點,擴大消費是基礎,而穩定投資是關鍵。這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工作的部署安排,基本上已可見端倪。

  據稱,國家發改委已經建議將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至4000億左右,這比2011年增加了大約200億。而在前不久結束的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更是要求各地要有序推進“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開工,支持一些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地方政府來説,這些都是具有指向意義的信號,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增加,加上地方官員的換屆,新一輪投資熱情已經開始醞釀。

  但眼下的問題在於,企業正常的投資渠道不暢,該由市場投資的領域還存在項目審批限制、資金貸款難、甚至壟斷等種種政策壁壘,這些壁壘實際上成為社會資本投資的一道道玻璃門。而政府主導的投資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資本進入。

  長期以來,地方投資的局面往往是大興土木、大幹快上,中央用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給地方帶來的實際上是一個又一個工業園區、不斷擴展的城市道路和城鎮面積。這已經偏離了中央預設的投資軌道。中央對2012年的投資提出,要加大對保障改善民生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向重大民生工程傾斜。重點保在建,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同時,投資政策將繼續向三農、水利、欠發達地區、社會事業、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領域傾斜。

  投資的方向和節奏將影響經濟結構的佈局和調整。對2012年,中央還提出要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一目標最近幾年屢被提及,在此背景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對傳統産業進行升級、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為調結構的主要抓手。這不僅需要中央政策的有效引導,更需要地方政府能夠摒棄長期以來的唯GDP論。

  還應當看到,投資與消費密切相關,民生與社會保障問題是鼓勵人們形成消費預期的基本前提。年復一年大規模的投資對中國經濟的作用,不應該僅僅體現在對GDP數據的帶動方面。投資需要形成居民消費的合理保障,這樣才是為中國逐步切換增長引擎打下基礎。

  三年前,為應對經濟危機,中央曾採取過最大規模的投資擴張和刺激計劃。四萬億政策至今仍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不過這也給中國的宏觀調控積累了不少經驗。從短期看,投資在未來幾年中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帶動作用仍將持續,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投資的有效性,如何短期內的投資拉動增長和長期促進結構調整的結合,以及如何防止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産生擠出效應,既能合理退出,又能吸引社會資金的進入,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已經迫在眉睫。此前,大量被曝光的剛剛建成的保障房質量問題,表面上看是開發商的偷工減料,實際上乃是對上述問題的集中暴露。

  此外,投資的興起必然需要相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輔以在穩健基礎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此,中央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的財政支出規模,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將考驗決策當局“總量適度、審慎靈活”的調控手段。貨幣信貸供給需要合理滿足,社會融資總規模亦需要適度增長,但不能遍地開花,也不能像2011年下半年那樣控制得太死,結果造成對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無辜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謹防通脹的再次反彈,穩定物價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過去的2011年,為防通脹,利率、匯率、準備金率“三率”齊下,針對物價的直接干預越來越頻繁,通脹的代價和教訓都巨大。對於志在“穩中求進”的2012年來説,反復的通脹和物價上漲,的確有點“傷不起”。

  保增長和防通脹的雙重任務要求,無論是在財政政策取向還是對貨幣政策的操作上,都需要作出結構性選擇。注重加強貨幣信貸政策、産業政策以及投資政策的協調配合,即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又要切實做到區別對待、有保有壓。

熱詞:

  • 投資渠道
  • 投資政策
  • 通脹
  • 貨幣政策
  • 積極的財政政策
  • 實體經濟
  • 擠出效應
  • 水利
  • 三農
  • 換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