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融時報:中國是零售商必爭之地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3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國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英國《金融時報》12月23日發表路易絲 盧卡斯題為《中國:零售商必爭之地》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早在香奈兒(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蒂芙尼(Tiffany)在一些中國大城市開設超大型門店之前,人們就發現了中國作為購物大國的潛力。1840年,一個英國人曾在書中寫道:“如果我們能夠説服所有中國人把他們的襯衣下襬加長一英尺,我們就能夠讓蘭開夏的工廠晝夜不停地運轉。”

  如今,儘管蘭開夏的工廠可能早已不復存在,但中國消費者購買襯衫、奢侈品等一切商品的意願,正在為全球零售商提供著支撐。

  高檔男裝品牌Hugo Boss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克勞斯-迪特裏希 拉爾斯(Claus-Dietrich Lahrs)表示:“眼下,中國對非常高端和昂貴的商品極其感興趣,而對於與此完全相反的商品也是如此。”

  私人股本集團Permira持有Hugo Boss部分股權。今年頭9個月,Hugo Boss在華銷售額增長73%,並聲稱將進軍中國“幾乎所有”人口超過500萬的大城市。

  很多奢侈品牌也在重復這樣的故事:博柏利(Burberry)將其股價的上漲(以及隨後的下跌)歸因于中國,儘管中國僅佔該公司銷售額的10%。

  曾幾何時,路易威登銷售額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日本,如今,該集團將目光瞄準了中國人。與當初的日本人一樣,這不僅包括在國內市場購物的中國人,還包括在海外購物的中國人。

  分析師認為,這種強勁增長具有抗跌性。匯豐銀行(HSBC)估計,過去4年,全球奢侈品牌在華銷售額每年增長逾30%,遠遠超過收入的增長速度,表明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仍可能繼續增長。

  今年3月,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發佈了一份報告,預計到2015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支出將每年增長18%,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屆時,中國將超過目前最大的奢侈品市場日本。

  這不僅僅是名牌服裝和手袋的問題。IGD的分析師表示,2015年,中國雜貨市場總規模將超過1萬億歐元,高於去年的5970億歐元,超過美國8430億歐元的估計值。受這些因素的推動,以美國沃爾瑪(Walmart)和法國家樂福(Carrefour)為首的國際超市已大舉進入中國。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主管雷小山(Shaun Rein)表示:“全球所有跨國公司都在涌入中國,試圖抵消銷售額下降的影響,但現實是,輸家可能多於贏家。”他的新書《即將消失的廉價中國貨》(The End of Cheap China)即將出版。

  沃爾瑪的全球收入為4200億美元,這讓75億美元的在華收入顯得微不足道,但這家零售商正以每年17%的速度在華擴張。此外,中國零售行業進行整合的時機已經成熟,一旦實現整合,沃爾瑪和家樂福將從中受益。相對較晚進入中國市場的樂購(Tesco)在中國僅有不到100家大賣場和“生活方式”商場,該公司還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以拓展零售空間。

  然而,這條路遠非一帆風順。今年第三季度,家樂福宣佈其在華門店的同店銷售額略有下滑,同時沃爾瑪與重慶相關當局發生糾葛,因有人指稱,沃爾瑪銷售的普通豬肉被貼上了綠色豬肉的標簽。此事導致沃爾瑪在重慶的13家門店在一夜之間關閉,兩名門店經理被捕。

  沃爾瑪隨後宣佈,該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和一名負責人力資源的高級副總裁“因個人原因”辭職。

  此外,中國內地市場仍非常分散。中國內地最大的5家超市連鎖的市場份額總計不到10%,而香港為76%(香港反壟斷當局對市場集中提出了抱怨)。但即便在東南亞國家,這一比例也達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熱詞:

  • 金融時報
  • 生活方式
  • 即將消失的廉價中國貨
  • 中國:零售商必爭之地
  • 博柏利
  • 蘭開夏
  • 尼爾森
  • IGD
  • 百安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