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英國《金融時報》12月22日發表文章《歐元貶值對歐洲有利》,主要內容如下:
歐元紙幣(資料圖)
要減少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鉅額經常賬戶赤字,既無需壓低這些國家的收入水平,也無需要求德國採取具有通脹效應的擴大內需措施。關鍵在於擴大這些貿易逆差國對歐元區以外地區的凈出口。
這种經常賬戶失衡是歐元區17國採用單一貨幣的後果。假如這些國家擁有匯率可自由變動的本幣,那麼正常的市場壓力將推動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貨幣相對德國貨幣貶值,從而刺激前三個國家的出口並減少它們的進口,德國的貿易順差也會收窄。
大體上來説,設計歐元的政治家們並沒有考慮過未來的經常賬戶失衡問題或其他經濟問題。他們希望把歐元作為加快政治一體化的工具。
雖然各國加入歐元區時它們本幣相對歐元的轉換匯率是經過協商的(目的是避免在一開始造成貿易失衡),但是後來各國的工資增長率各不相同,這勢必導致貿易失衡。那些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政治家和官員相信,單一貨幣將導致各國生産率增長速度趨同,從而化解這個問題。
然而,趨同情況顯然並未出現。德國的生産率增長遠快於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德國還對工資增長設置了限制。在這兩個因素作用下,自歐元啟動以來,德國貿易部門勞動力成本的增長,比生産率增長較慢的國家低了30%左右。結果,德國的經常賬戶盈餘佔到了國內生産總值(GDP)的5%,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則背負著佔GDP約3.5%的經常賬戶赤字。
貿易逆差國的一些經濟學家和官員認為,德國應當採取擴張政策、擴大對他們的産品的需求,同時允許工資加快增長、以削弱其貿易優勢。對於這種建議,德國自然不予採納。
德國官員和歐洲央行(ECB)認為,貿易逆差國需要實行“內部貶值”,即削減工資、降低物價,以提高本國産品的競爭力。雖然相關估計數字存在差異,但許多人認為,做到這一點需要將工資削減30%,之後的工資增長也要永遠慢于德國。這意味著,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貿易逆差國的失業率將居高不下,GDP將持續下滑。這種策略從經濟上來説是浪費,從政治上來説則是危險的。
還有一種建議是,貿易逆差國應當減少消費支出,因為一個國家的經常賬戶餘額等於國民儲蓄與投資之差。然而,減少消費支出只會導致GDP下滑,除非與此同時本幣匯率也在下降、令出口得到提振——而這在歐元區內部是辦不到的。
因此,我想到了這個辦法,它可以縮減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經常賬戶赤字,而無需它們實行緊縮措施或者內部貶值,也不必要求德國採取擴張性政策。解決之道就在於壓低歐元的幣值,使這些國家對歐元區以外國家的貿易收支情況得到改善。
按貿易加權匯率計算,歐元自2010年初以來已貶值了12%。從基本面因素來説,歐元相對美元最終應該升值。然而,人們對歐元及更廣泛意義上的歐洲經濟的擔憂,已導致歐元相對美元在最近半年裏貶值了10%。
假如歐元的貿易加權匯率進一步下滑,就會推升所有歐元區國家的出口,來自區外的進口也會出現下降。具體來説,歐元貶值對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有利,因為這些國家大約一半的進出口發生在與歐元區以外的國家之間。德國貿易順差將會擴大,從而讓該國有機會擴大金融或實體經濟領域的對外投資,或者增加國內消費。
至於歐元要再下跌多少才能消除當前的經常賬戶赤字,這一點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按貿易加權匯率來計算,歐元很可能需要再貶值20%以上。這樣的話,歐元兌美元匯率應該降到歐元問世時的1歐元兌1.18美元以下。
有什麼因素可導致歐元出現如此大幅的下跌?單憑近期的走勢就有可能達成這種效果。歐洲央行增加歐元供應量、以解決信貸及銀行業問題的做法,也可能有此作用。就連歐洲央行行長馬裏奧 德拉吉(Mario Draghi)表示不擔心歐元貶值的聲明也可能促使金融市場推動歐元走低。
要想永久性地消除歐元區內部生産率趨勢的差異,不能靠歐元貶值。但在歐元基本面恢復健康之前,這種辦法會讓相關國家有時間提高生産率的增長。如果這些國家的生産率增長沒有出現相對提速,那麼(就像我們今天所知的那樣)除了終結歐元區之外大概別無選擇。(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馬丁 費爾德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