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半月談:宏觀調控效果顯現 穩物價不可掉以輕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以來,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一直高位運行。1月漲幅達4.9%,至7月創下6.5%的年內新高。隨著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作用的釋放,CPI年中調頭向下,到10月已降至5.5%。

  專家學者預測,11月與12月的CPI有望繼續回落。2011年,CPI呈倒V字走勢幾成定局。儘管業界對明年物價形勢持樂觀態度,但不容忽視的是,物價穩定的基礎還不牢固,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價格上揚等挑戰長期存在,穩物價仍不可掉以輕心。

  宏觀調控效果顯現,初步遏制物價上漲過快勢頭

  2011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5.5%。自8月份起,CPI漲幅已經連續3月回落。CPI從3月“破5”,到6月“破6”,再到10月的重返“5時代”,畫出一條倒V形曲線。物價上漲過快的勢頭初步被遏制。

  作為關係民生的重要經濟指標,今年以來,CPI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年初,穩定物價就被定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控制貨幣、發展生産、搞活流通等一系列穩定物價的措施相繼出臺。

  貨幣政策是抑制通脹的利器。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當時,CPI漲幅從2010年12月的4.6%增至2011年1月的4.9%,物價面臨巨大上行壓力。此後,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在公開市場的操作力度。

  央行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已從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調至13.0%,貨幣信貸增長已向常態水平回歸。

  在使用貨幣政策等手段調整需求的同時,增加産品供給同樣重要。在保障供給方面,糧食生産被放到突出位置。

  “手中有糧,心裏不慌”。糧食豐産是保持物價穩定的重要基礎。為此,今年年初政府出臺了多項措施,加大對糧食生産的扶持力度。

  例如,擴大冬小麥抗旱澆水補助範圍;實施冬小麥返青拔節弱苗施肥補助;實施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補助;實施東北水稻育秧大棚補助;實施西南西北玉米覆膜種植補助;擴大旱區縣級抗旱服務隊補助範圍;加大抗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組織實施全國糧食穩定增産行動等。

  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研究確定了促進生豬生産持續健康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與此同時,各地相繼投放地方儲備肉以增加市場供應、穩定豬肉價格。穩定的糧肉供應拓展了宏觀調控政策騰挪的空間,使穩物價變得更加從容。

  流通環節的物流成本過高也是影響物價尤其是菜價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問題,今年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此後又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優先發展農産品物流業和加強組織協調等措施。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綜合作用下,物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未來物價總體可控,但仍不可掉以輕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測,年內物價漲幅將繼續回落,全年CPI均值約5.5%,2012年有望下降到3%左右,未來物價水平總體可控。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表示,物價已出現拐點,11月、12月CPI漲幅可能將低於5%。

  物價回落固然可喜,但並非高枕無憂。綜合來看,未來物價走勢仍有不確定性,物價穩定的基礎還不牢固。物價調控不能鬆懈,需要宏觀政策繼續把握好力度和節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9月份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了全球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測,預計2011年和2012年全球GDP增長均為4%。

  IMF同時預計,由於發達國家普遍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價格,全球通脹壓力總體仍將呈現上升態勢。2011年,發達國家的總體通脹率將從2010年的1.6%升至2.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從2010年的6.1%升至7.5%。

  在國內,物價雖然有所回落,但仍在較高水平,尤其在全球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持續、前兩年國內需求擴張較快的大環境下,通脹預期短期內難以輕易改變。

  從長期看,勞動力成本上升之勢已不可阻擋——職工工資穩步上升,各類勞工保護條例相繼推出,各地大幅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這使國民可以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但無形中也會給物價穩定帶來壓力。

  除勞動力成本外,服務業及非貿易品價格等可能會有持續和剛性上升的過程;資源性産品價格有待理順;農業面臨水利設施不完善、農資價格上行等挑戰。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加劇通脹預期。央行2011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依然強烈,預測下季度物價上漲的居民比例較上季度提高4.1個百分點。

  解決之道仍在於轉方式、調結構

  連平認為,今後一段時期,勞動力成本上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等中長期通脹壓力仍將持續存在,政策大幅放鬆可能招致物價反彈。如何在保增長與穩物價中尋求平衡,是當前政策的難點。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説,在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水平上,不能單純以某一個數字來衡量CPI的高低。中國經濟正擺脫經濟危機的陰影,經濟增長和勞動力成本增加一定會拉動CPI上漲。如果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遠高於CPI,居民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物價上漲。當然,對於低收入群體,政府應予以補貼。

  左小蕾認為,抑制通脹的難點在於改變人們的預期。有些企業提前公佈其漲價計劃,使消費者普遍形成漲價預期,趁機擴大銷售。大量這樣的炒作行為疊加起來,會加重通脹預期,短期內造成短缺假象,推高物價。政府對此類炒作行為應該嚴厲打擊。同時,還需增強信息的透明度,讓人們了解到哪些價格上漲是供求變化造成的,哪些是炒作引起的,引導消費行為回歸正常。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在使用利率、匯率等手段的同時,增加供給同樣重要。在房地産市場上,應增加土地供給,以增加住房供應量,從而達到降低房價和房租的目的。在資源能源領域,需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在增加供給量的同時,保持其價格基本穩定。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説,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投資結構、需求結構不合理以及二者比例的失衡上。如果發展方式不改變,仍然依靠投資擴張的短期作用,那麼穩物價和保增長就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解決之道仍在於轉方式、調結構、擴大內需,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這樣既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又不至於給物價帶來太多壓力。(《半月談》2011年第23期,記者 任峰)

熱詞:

  • 半月談
  • 物價上漲
  • CPI
  • 存貸款基準利率
  • 宏觀調控政策
  • 物價水平
  • 物價走勢
  • 物價形勢
  • 物價漲幅
  • 宏觀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