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破解高菜價:從戰略高度整頓落後農産品流通體系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週游 攝

  順著一根苦瓜,記者從田頭走近採購、物流、商超、普通消費者,一路跟著算賬,一路感慨:農民掙的真的也不算多,採購商賺的也是微利,消費者當然有理由希望物價能降下來。那麼,菜價還能下降嗎,降價的空間又在哪?

  在我們一路的走訪中,有一個感受越來越清晰:要從根本上解決“菜籃子”問題,僅僅擴大和保障農業生産是不夠的,政府還應當從戰略高度著眼,一方面改變我國現有農業無序生産、農民組織分散的現狀,另一方面整頓落後低效的農産品流通體系。

  生産無序組織分散落後生産流通體系造就價格困境

  從廣州白雲區南崗村的調查來看,我國的農産品生産主要還是以個體經營為主,這種生産方式處於高度的分散無序狀態中,已經無法跟上現代物流和商業模式的發展了。

  “根本的原因就在我們農副産品無序生産和流通體系的落後低效上。”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認為,農産品的價格問題,並不僅僅是蔬菜的問題,也不僅是廣東的問題,而是全國普遍面臨的困局。

  據了解,目前中國大中城市的蔬菜供應,90%左右都要通過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其間層層加價,環環損耗,蔬菜零售終端價格中有70%都在中間環節。批發市場基本上由企業投資並經營,為了收回投資並獲得利潤,只能採取收取高額進場費、攤位費、交易費等辦法,更推漲了農産品的價格。

  相關調查表明,雖然我國從 2008年就開始推行“農超對接”,但到目前為止效果不太理想。由於上遊農民種植戶分散、規模小,組織化程度和信息不對稱,而大賣場要求農産品的量大、品種多,農戶們提供的産品很難做到匹配需求。“日本60%的農産品都由農協和零售商直接和‘對手交易’來完成,而且比例還在上升。”杜金沛説,反觀中國,農産品的流通卻主要還是延續著從個體農戶到流通商再到批發市場集散的模式。

  扶持合作社降低交易成本合理流通鏈有賴系統性改造

  “要解決農産品的價格問題,關鍵還得讓農民組織起來。”杜金沛認為,否則不管政府怎麼補貼農民和低收入市民,仍然會面臨“一會兒是消費者受不了,一會兒是生産者受不了”的尷尬局面,政府兩頭都難辦,做起來兩頭都不滿意。

  記者在調查中也看到,富民合作社的形式,在一定程序上改變了單個農戶處於市場絕對弱勢、沒有議價能力的困境,通過與供銷合作等組織的聯絡,不僅提高了農民獲得市場價格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農民的談判話語權。但要真正要改變農産品的傳統生産流通模式,僅僅依靠供銷社顯然不夠。對此,廣東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認為,要根本上解決農産品流通問題,對於上遊生産環節的大棚建設、水利修繕等基礎設施應當加大投入,對於中間環節進行稅費減免,降低交易成本也都應當考慮。雖然像新鮮農産品免收過路費等針對農産品流通問題的政策政府也在做,但還是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的舉措。

  顯然,在穩定物價的工作中,也需要政府有更系統性的通盤考慮,要在充分發揮引導性作用的基礎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引進其他社會力量,以推動先進生産流通模式的建立。牛思遠 郭亦樂

熱詞:

  • 農産品流通
  • 菜價
  • 流通體系
  • 流通模式
  • 農産品生産
  • 蔬菜
  • 菜籃子
  • 個體農戶
  • 農民組織
  • 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