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業內人士認為:新國標引爭議是社會不信任情緒的體現
據新華社電 近來,有關我國乳業新標準制定過程“內幕”的披露引起了極大關注:2010年開始實施的《生鮮牛乳收購標準》(即新國標)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標準初稿由蒙牛、伊利等幾個大企業起草;二是新國標中兩項關鍵性標準(即每毫升鮮乳含有的菌落不超過50萬個、每百克鮮乳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克)“被神秘翻盤”;三是具體的起草單位和個人沒有公開,制定過程不透明。
在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的社會背景下,新國標“倒退25年”的説法沸沸颺颺,然而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標準是否倒退還需看具體情況。
從最受關注的兩個指標之一——生鮮乳菌落數看,標準是“明降暗升”。廣東省奶業協會秘書長陳三有説,農業部門1986年制定的《生鮮乳收購標準》(GB/T6914-86)將每毫升生乳中所含菌落總數分為50萬、100萬、200萬、400萬四個等級,最低標準是400萬。而新國標取消了分級,將菌落數標準調整為200萬。“以前是每毫升菌落數高於400萬個不收,現在是高於200萬不收,新國標的標準是提高了。”陳三有説。
陳三有表示,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尚未建立,奶質好壞全由“企業説了算”,分級的做法“存在操作困難,甚至可能淪為企業侵佔奶農利益的工具”。他説:“取消了分級,更具操作性”。衛生部曾作出解釋,我國奶牛小規模散養比例較高,造成生鮮乳菌落總數相對較高。新標準能夠保護大量中小規模奶農的利益。
而另一個指標蛋白質含量,新國標將每100克生鮮乳中含有的蛋白質從2.95克調整為2.8克,標準的確是下降了。衛生部解釋,該標準最主要的考慮在於:一是我國目前奶牛飼養中粗飼料結構單一、優質飼草飼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質含量也相對較低。二是我國絕大部分奶牛在5到9月份進入泌乳高峰期,天氣炎熱,奶牛飲水多,生乳蛋白質含量低。
業內人士認為,乳品新國標如此頻頻引發大規模爭議,深層次裏是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背景下,社會不信任情緒的體現。乳品新國標要想徹底平息紛爭,仍需邁過信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