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小企業命懸一線,降低成本在改革稅收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新聞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

  當前,中小民企這個受氣包,處於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不進行制度改革,中小企業難有前景。

  11月底,由中國民主建國會發佈的《2011年千戶民營企業跟蹤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民營企業家認為當前民企稅收負擔“很重”或者“較重”,超過3/4的民營企業家認為“目前願意做實業的企業家越來越少”。

  稅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有三層冰塊夾擊中小企業:全球經濟疲軟出口下降,導致沿海出口型企業奄奄一息;內需未有增長成本難降,導致內需型企業難有起色;國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中小企業難以生存。

  反映中小企業生存狀況的匯丰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中小企業岌岌可危。11月匯豐PM I初值較上月終值下跌3個點,創下近32個月來的新低。各分項指數也多呈下跌態勢。其中,産出指數跌至32個月低位,新增訂單指數回落,投入價格指數大幅回落至43.2,延續上月跌勢,顯示中國經濟逐漸趨於緊縮狀態。

  出口疲軟,轉向內需。但內需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原材料、人力成本之外,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在9月26日結束的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表示,我國省際間的貿易成本比一些國家內部地區之間的貿易成本高得多,接近於歐盟國家之間或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貿易成本,直接導致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積極性不高,最終影響內需消費意願。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個稅起徵點(或個稅免徵額)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工資薪金所得稅率結構由9級減少為7級。據財政部測算,個稅徵收這一塊的國家財政收入每年將減少1200億元,這是下調個稅後內需最多可以上升的幅度。如果中國的物流成本佔G D P的比重從2010年的18%下降到發達國家9%的水平,每年就能夠“節省”出近3.6萬億元(以2010年中國39.7萬億G D P為基數),如果下降到12%,每年“節省”約2.4萬億元。提升的內需不可小視。

  大一統的國內市場被條條塊塊分割成一個個成本高企的農貿市場———西葫蘆在山東産地的價格是5分錢一斤,但運到北京社區菜市場後,就變成1元錢一斤,價格上漲近20倍———柳州等城市甚至以小時來計算外地車輛進城費,為眼前收入已經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不改革如此低劣的治理模式,不要説高速公路進縣,軌道交易進三線城市,就是高速鐵路再造一萬條,中小企業也沒有活路。

  中小企業貸款難,緣於中小企業高風險,用政策為中小企業貸款之路行不通,因為銀行不是活雷鋒。用行政手段逼迫銀行貸款,結果是全體納稅人、儲戶為銀行壞賬買單。

  最好的辦法是為中小企業減稅。

  減稅有成本,政策能負擔。每年年底,熱門話題之一就是財政突擊花錢,今年全國資金如此緊張,最後兩個月全國財政需要突擊支出22660 .4億元,這還不包括今年預計超收的14285億元財政收入,這兩項均創下新紀錄。一方面是財政突擊化錢,造成資金浪費,另一方面是對企業竭澤而漁,中小民企嗷嗷待哺,兩相對比,可以看出未來經濟險象環生:食利者眾而生財者寡。給中小企業每年減負萬億元規模,有何不可?最終降低公務員隊伍人數,提升財富創造者的地位,而不是讓食利者成為追逐目標。

  從制度上降低市場交易成本。2010年中小企業人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約30%到50%,人力成本上升30%左右,不難看出,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唐僧肉,上游資源企業贏利要靠中下游中小企業,節能要靠中小企業,建立統一的社保體制主要靠的是中小民企。中小企業存活,辦法是降低稅費,降低管理費用,讓民企享受上游資源型企業溢價。

  在民主建國會的調查中,對於如何應對挑戰,企業的意見出奇的一致,有72.4%民營企業家首選“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在此次調查中排在所有13個選項的第一位。民營企業家也期待政府通過各種措施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包括減稅,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完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

  中小企業需要的不是優惠,而是在行業准入、稅收方面的公平、公平、公平。

     來源:南方都市報

熱詞:

  • 中小企業
  • 葉檀
  • 稅收負擔
  • 産出指數
  • 降低成本
  • 2010年
  • 命懸一線
  • 中小民企
  • 治理模式
  • 工資薪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