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地方債”試點是市場化方向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4日 1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只是一個開始。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對於近期啟動的地方政府自行發債的解讀。

  “地方發債是比銀行融資更透明,但不能指望一勞永逸地解決地方債務問題。現在地方政府對於自身的資産負債表都未必清楚,所以先在四個財務比較穩健的省市試點。這是一個市場化的方向,不管是在信息披露標準還是其它方面都還要做很多工作,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謝多表示。

  地方債務問題解決之道

  謝多坦言,中國在2008年危機爆發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經濟迅速反彈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們面臨的兩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地方債務和房地産泡沫。不解決地方債務問題,中國經濟不可能持續發展。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合理的政策方案,即如何規範地方政府融資?現在地方政府融資還是過於依賴銀行。”謝多稱。

  作為地方政府自主發債的“前奏”,近期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啟動。

  截至11月21日,除深圳外,獲得試點發行地方債的上海、廣東、浙江已成功完成市場融資,總額達207億元。

  “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財務更加平衡,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更市場化的方式去實現財務平衡,發行地方債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當披露更多信息,但地方預算是需要獲得地方人大批准的,這是需要平衡的關係。地方政府發債還要做很多工作,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謝多表示。

  對於愈演愈烈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謝多認為對中國至少會有兩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歐洲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經濟形勢的惡化會直接影響我國出口貿易,二是從中長期來説,歐債危機如果深化,會對歐洲銀行業産生嚴重影響,而一旦歐洲銀行業出現嚴重問題,會對香港和國內金融市場産生比較大的影響。”他表示。

  風險市場化識別和承擔

  “2004年中國公司信用債券餘額是2431億元,佔比4.7%,相對較低,2004年後快速發展,到2010年末信用債券餘額達到4.3萬億,佔比21%,六年間信用債餘額增長35倍,年均增速81%,居世界之首。”謝多介紹,2007-2010年企業累計通過債市融資4.86萬億元,在股市融資下降的情況下,對於保證經濟穩定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到2005年,債券市場佔直接融資比重已經超過股票融資,到2010年前者規模已經是後者的3.3倍,債券融資佔直接融資比重已經達到76.9%。

  他將債券市場的高速發展歸功於行政審批的減少和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場外市場定位。“信用債券的違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通過行政審批和政府隱形擔保不能消除這種風險,而建立信用風險的市場化識別和承擔機制需要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這是成熟市場的共同經驗。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根據機構投資者特點建立相應有效的風險識別機制,強調各種風險要通過債券市場價格的變化充分的反映。”謝多表示。

  謝多還表示,推動債市發展過程中,應鼓勵各類産品創新,而在減少行政管制同時,市場創新應該更多地由市場主體來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參與者與行業性組織的積極性,同時政府要加強在信息披露、信用評級、會計、稅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

熱詞:

  • 地方債務
  • 央行
  • 地方政府發債
  • 地方人大
  • 債券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