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融時報:歐洲央行 最後貸款人?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4日 09: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國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英國《金融時報》11月24日發表題為《歐洲央行:最後貸款人?》的署名文章,以下為該文的主要內容:

  本應是歐洲穩定典範的德國,在發行國債時竟然未能吸引到足夠買家。歐元區正滑向一場經濟衰退,有可能相當嚴重。有關歐洲貨幣聯盟解體的言論加劇。歐洲央行(ECB)還要等多久才會採取行動?

  總部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週三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要求其加大對這場不斷升級的危機的回應力度。德國國債拍賣遭遇需求疲弱,或許有種種技術解釋,但它從一個角度反映出,投資者對涉及歐元區的任何資産都越來越反感。

  與此同時,11月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疲弱,加上企業報告的9月份新工業訂單意外大幅下跌6.4%,都説明今年最後幾個月歐元區經濟活動可能驟降,這將加大銀行承受的壓力。

  “現在,除非歐洲央行承諾無限制地支持困境國家的主權債務,否則沒有什麼能夠制止恐慌,”經濟智庫Re-Define負責人索尼 卡普爾(Sony Kapoor)表示。

  比利時財政大臣迪迪埃 雷恩代爾(Didier Reynders)回應了西班牙和意大利財長的呼籲,他對路透社(Reuters)表示,他確信歐洲央行“應當扮演比今天更重要的角色”。他的言論似乎表明,在政治層面,各方正圍繞法國長期持有的立場凝聚共識,即歐洲央行應採取行動,扮演各國政府實際上的“最後貸款人”角色。

  在歐洲央行理事會的23名理事中,至少有一些人承認該機構應更加積極主動。不過,法國財長弗蘭索瓦 巴胡安(Fran ois Baroin)指出,此舉面臨兩大障礙:“歐洲相關條約不允許這麼做,而德國……不想這麼做。”

  德國總理安格拉 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德國央行(Bundesbank)仍堅決反對歐洲央行通過國債購買計劃來解救相關國家政府,該計劃自去年5月以來已耗資1950億歐元。德方擔心為政客們提供不當激勵,並通過事實上的印鈔製造出通脹。

  對於歐洲央行來説,德國的觀點是一個關鍵因素。“歸根結底,歐元仍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貨幣,其宗旨也並非只是為了支持西班牙和意大利。它必須也適合北部歐洲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歐洲經濟學家朱利安 卡羅(Julian Callow)表示。

  作為最後一招,以政治獨立為傲的歐洲央行理事會,可以決定對柏林方面置之不理。德國央行行長延斯 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該理事會的投票中只有一票,與其他所有理事一樣。

  此外,歐盟的各項條約並不限制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做法。歐洲央行迄今行動的依據是,需要對金融市場進行干預,以確保該機構的利率決定“傳導”至實體經濟。

  德國央行經常提到,在“貨幣融資”(即利用央行為政府融資)方面存在著一條禁令,意味著歐洲央行不能向各國政府直接買入債券。但歐洲央行的律師可以辯稱,公開承諾通過在公開市場進行干預,限制德國與歐元區其它國家債券之間的“息差”,完全符合歐洲央行抗擊通脹的使命。

  但風險在於,如果歐洲央行的行動得不到德國的支持,該機構的可信度可能受到質疑。9月份,瑞士央行採取大膽行動,宣佈將無限量買入外匯,以遏制瑞士法郎匯率過高。但此舉得到了公眾和政界的普遍支持。如果歐洲央行確立明確的歐元區利率息差目標,那麼只要有任何德國反對的風聲,就可能令人對該機構的承諾産生疑慮,招致投機性的市場攻擊。其結果是,歐洲央行可能為了守住息差目標而花費鉅額資金。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歐洲經濟學家吉爾斯 莫伊克(Gilles Moec)指出,在歐元區危機期間,歐洲央行迄今只是針對政界人士出臺的措施才加大行動力度。他提出,如果德國覺得在對付導致危機爆發的結構性缺陷方面正取得進展,那就有望化解德方的反對。具體而言,這可能包括採取一些實實在在的步驟,以加強歐元區的治理。

熱詞:

  • 金融時報
  • 歐洲央行
  • 最後
  • 貸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