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獲悉,電價上調方案已經上報,考慮到通脹下降趨勢已經確立,電價調價方案近期獲批的可能性較大。另據中新網報道,業內專家表示:電價上調時機已到,但考慮到油價也于近期達到調價窗口,電價上調的幅度會很小。
11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本市10月的CPI漲幅終於回歸“5字頭”,告別了6月以來持續四個月的“6時代”。
肉價、菜價回落,大家終於舒了口氣。但是,當“油價將達調價窗口”、“電價上調時機已到”的消息傳來,剛松下去的那口氣又提了上來:如果能源價格上漲,肯定會增加各類産品的生産運輸成本,那麼,一段時期以來對CPI的有效調控會不會打了水漂?
表面看來,煤價高企、電廠虧損,所以漲電價勢在必行。但是看一看上月底國資委發佈的《央企2010年度分戶國有資産運營情況表》,就會有不同的感覺。
通過這個運營情況表可以發現,搞發電的大唐集團的確不行了——虧損1.5億元,排在26家能源企業的最後。但是運營情況表還顯示:得益於輸配電價調整,兩家中央電網企業的凈利潤從2009年的81.7億元劇增到2010年的396.2億元。
打個比方,這就像是去醫院看病,掛號費只要10元,單看這一項肯定是虧損的。可與此同時,醫院在賣藥、做CT、做核磁方面卻可以賺大錢。不過電力系統和醫療系統的不同之處在於:藥房賺的錢會分給醫生,輸電、賣電的賺錢之後卻不管發電的是虧損還是盈利。
所以,考慮漲電價之前,首先應該在電企內部均一均貧富。
昨天的《北京商報》報道説:電力體制改革進入“下一站”:輸配分離改革被提上日程。輸配分開後,輸電市場仍由電網企業壟斷,但是由於成本透明,電網企業只能獲得“過路費”,下游的配電市場則有大量的配電公司進行市場競爭。
電監會曾經表示:今年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電力改革。那麼走到“輸配分離”這一站,能否進入“電網輸配電成本核算”這個電網企業“最神秘”的領地?能否下定決心步入改革的“深水區”?
上文提到的運營情況表還顯示:2010年,神華集團和中煤能源集團兩家中央煤炭企業經營情況較好,利潤率遠遠高於中央企業平均水平。所以,除了在電企內部“均貧富”,還可以把煤企也考慮進去。
其實,煤炭和石油一樣,本質上屬於全體國民共有。那麼對於大賺特賺、不管電荒不荒的煤炭企業,是不是也應該徵收“特別收益金”呢?如果把這筆錢收上來,就可以拿去補貼火電企業。
總而言之,電力改革並不意味著電價上漲,“火電虧損”就像是“煉油環節虧損”,根源在於理順關係,而不在於消費者交的錢不夠花。(本報評論員 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