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期,平安證券多名保薦代表人的出走,引發了業內對保代職業選擇的議論,並再次將券商對保代資源的爭奪推到了風口浪尖
本刊記者 李佳 / 文
保代跳槽對保代個人及券商都是雙重困擾,尤其可能影響項目保薦質量。
一般情況下,保薦一個項目至少要走過三到五年路程,所以業績優異的保代通常要在一家券商“沉”三年以上才能出業績。《融資中國》發掘的精英保代跳槽率都不高,有很好的企業忠誠度。券商的制度建設決定了保代的忠誠度,同時也決定了該券商投行業績的好壞。跳槽,對保代和券商來説都是很大的困擾。
近期,平安證券多名保薦代表人的出走,引發了業內對保代職業選擇的議論,並再次將券商對保代資源的爭奪推到了風口浪尖。
“一個機構的保代數量和總體人員的數量大體與業績正相關。第一步肯定要挖人,才能做出更多的項目,投行本身不是靠錢來掙錢,而是靠人。有了人就有了拿項目的能力,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客戶和熟悉的行業。此外,守住項目就需要守住人。”某投行人士道出保代數量與投行發展的密切關係。
“排名前二十位的券商,無論融資額或項目數量均佔了市場總量的70%,目前絕大多數保代已經沉澱到了中大型投行。”上述投行人士告訴《融資中國》記者。
但是市場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在促使投行格局不斷發生變化。一些以服務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型券商,隨著國內民營經濟的成長,項目來源越發豐富,面臨迅速發展的機遇,表現活躍。他們最急於擴充隊伍,尤其是爭奪保代資源。
“民生證券、齊魯證券近兩年發展勢頭較好,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保代隊伍的擴充。”某業內人士分析。
“平安證券2010年出了一堆IPO 項目。因為他在三年前挖了一大批保代,如今都開花結果了。”一位投行高管羨慕地説。
投行項目的複雜性比較高,監管的要求也非常多,所以一定是由一個成梯次的項目組合合作完成。因此,保代跳槽往往是帶著團隊一起,某些券商也會要求其帶著團隊過來。
除了行業內部的流動外,如今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已成為包括保代在內的投行人士的流向之一。據接近中金的人士向《融資中國》記者透露,今年以來,中金已有多名員工投奔了弘毅投資。PE相對更為市場化的激勵制度是吸引投行人員加盟的第一大原因。
“投行本身是一個非常活躍的行業,又置身於一個活躍的外部環境之中,因此,人員內部流動或者流向相關行業都非常正常。每個人跳槽都是往高處走,在PE發展起來之前,很多人都選擇去上市公司做董秘。因為在投行拿的是工資、獎金,到那邊可能拿的是股權。現在PE發展勢頭好,又是相關行業,並且PE中有很多民營機構,激勵更加市場化,因此對投行人員具有吸引力。”某投行高管説。
當然,並非每一個跳槽的故事都有同樣的起因和結果。《融資中國》記者熟識的一位從事投行業務十餘年的保代去年加盟國內一家大型PE。原因是“對投行已經審美疲勞”。然而,在近期的一次聊天中,他説PE:“太辛苦了。”看來這次角色的轉變並不盡如人意。
“保薦人一年未必出一個項目,但在PE,一年投不下去一個項目就太沒面子了,而投一個項目至少得看十個項目。成本與投行一樣,但成功率不同,收入也不同。所以不能去PE,除非自己組建一個。”另有投行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