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興業證券沒落:投行人離職 經紀業務打價格戰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4日 15: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興業證券6年分紅5.5億 122名原始股東欲撒腿跑

  理財週報見習記者 錢文俊/文

  據可查年報,興業證券2006年至今對股東分紅3次,合共派現5.5億元

  12年一個輪迴。

  12年前,福建興業證券與興業銀行脫鉤並進行股份制改革,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12年後,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中,興業證券成為了A股第十四家上市券商。

  12年來,原始股東的回報幾何,上市後究竟肥了誰?

  6年分紅5.5億

  1994年,興業證券為福建興業銀行下屬的證券部,1999年借助銀證分業的契機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股份制改革後,興業證券于2007年進行了增資擴股,融資8.73億元。2010年興業證券IPO,發行2.63億股,融資26.3億元,兩次融資累計35億元。

  據可查年報,興業證券2006年至今對股東分紅過3次,合共派現5.5億元,其中一次為每10股送3股。

  2009年6月份,興業證券宣佈每10股派1元,分紅1.93億元。

  上市後,2011年6月13日,公司通過2010年分紅方案,決定每10股送1.5元,分紅3.3億元。以公司第一大股東福建省財政廳為例,其間共得到現金收益1.3億元。

  “別的券商都是每10股派5元,有的派4元,興業就派1.5元。”一位投資者向理財週報記者抱怨道。

  “其實,對於攤薄後成本極低的原始股東來説,分紅固然好,不分紅也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通過二級市場的減持來獲取收益。”華南一位機構人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不過,券商股中還有比興業證券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那就是太平洋證券,上市三年僅分紅3000萬元,而西南證券也在上市兩年都沒有分紅,讓一眾投資者唏噓不已。

  顯然,相比起中信證券8年分紅135億的財大氣粗,發軔于福建的興業證券就略顯吝嗇了。自2003年上市以來,中信證券幾乎年年分紅,據理財週報記者統計,中信證券上市8年來分紅8次,共派現135億元。其中,今年的分紅方案為每10股派5元,派現49.73億元,佔利潤總額的44%。

  “上市公司分紅體現了對投資者的回報,沒有回報的市場只能是一個投機的市場,投資者只能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賺取差價來獲益,這樣的機制不能使市場健康地發展。”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日前,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督促上市公司提升對股東的回報,證監會將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紅政策及其決策機制,增強紅利分配透明度,不得隨意調整已確定的分紅政策。

  122名原始股東欲撒腿跑

  在分紅不給力和預期收益不斷走低的情況下,攤薄後成本僅為1元左右的100多名小非們的減持意欲相當強烈。

  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銀證分業通知,要求包括福建興業銀行在內十一家商業銀行與其所辦信託、證券、保險公司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脫鉤。

  此前,興業證券為福建興業銀行的獨資企業,為此,興業銀行將自身持有興業證券的70%股權轉讓給部分興業銀行的股東共計93名,以每股1.27元的價格受讓19123萬股,而湖南省成功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前述93名股東中的廈門特貿有限公司、上海東晟物貿公司以每股1.5元的價格合計受讓8040萬股。剩餘的2837萬股以每股1.5元的價格,在增資時一併轉讓。

  同年,興業證券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和增資擴股。1999年12月9日,興業證券增發新股60800萬股,共有41名股東(其中11名為受讓福建興業銀行所持福建興業證券公司股份的股東)參與認購,認購價格為每股1.5元。為此,興業證券的發行人高達122名。

  2007年,興業證券再度增資擴股,增發5.82億股,每股價格1.5元,原始股東參與增發。2008年,興業證券決定每10股送3股,進一步拉低了股東的成本。

  以交大昂立為例,其所持有的6760萬股興業證券股權初始投資成本僅7800萬元,折合每股1.15元。今年6月,興業證券實施了10派1.5元現金的2010年度分紅方案,加上2008年的10股送3股和2009年的每10股派一元的分紅方案,極大地拉低了交大昂立持股成本。以目前市價計算,交大昂立投資增值超過10倍。

  2011年10月13日,共有9.66億股解禁,持股比例在1%以上的有15家,包括交大昂立、華域汽車、廈工股份等,15家限售股股東合計持股數達到6.13億股,而其餘3.53億股則分散在眾多“小非”手中。

  “我們並沒有減持興業證券的股份,興業是否分紅取決於公司自身的發展狀況。”多位持有興業證券的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理財週報記者採訪時,一致表示目前看好興業證券的發展前景,而且對投資回報十分滿意。

  成功係劉虹凈賺8億

  興業證券長長的股東名單中,可謂“臥虎藏龍”,股東中既有山西首富李兆會的海鑫鋼鐵、曾經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成功控股掌門人劉虹、復星系的郭廣昌,還有一眾福建的上市公司,包括福建水泥、華域汽車、廈工股份、龍溪股份等等。

  招股書顯示,1998年和2007年興業證券增資擴股時,成功控股集團都以1.5元的單價各獲4000萬股和1200萬股,經過幾年分紅送股。目前成功控股集團持有興業證券6760萬股,佔比3.4899%,位列第八大股東。如果不考慮期間的分紅,每股成本在1.15元左右,以10月13日(解禁日)收盤價13.15元/股計算,12年間成功控股凈賺8.11億元,投資回報十分豐厚。

  2009年,因非法抽離酒鬼酒和岳陽恒立共計5.2億資金,證監會對酒鬼酒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虹作出了市場禁入的處罰,5年內不得擔任上市公司和證券業務機構高管。面對賬面上8億元的收益,劉虹顯然有了更多復出的資本。

  興業上市養肥大批投資者,據理財週報統計,第三大股東上海申新集團在興業證券的投資收益為12億元,海鑫鋼鐵的投資收益為11億元,“復星系”掌門人郭廣昌旗下的上海興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有7800萬股,累計賬面收益9.36億元,交大昂立賬面凈賺8億,華域汽車也增加了7.5億元賬面收益。

  興業證券20年戰略錯位與自贖:前10年迅猛擴張,後10年兩度轉型

  理財週報記者 曾雯璐/文

  戰略錯位。一步踏空,步步空。

  20年間,興業證券提出過兩次轉型。一次是2002年的“從坐商到行商”,一次是現在的“從行商到服務商”。看上去很美。

  一場發生在錯誤時間的轉型,疊加上沒有在對的時間裏扭轉,我們看到興業證券遺失的10年。現在,興業將寶押在了“從行商到服務商”的二次轉型。

  1991-2002:福建省內擴張迅猛

  這一階段興業證券初露頭角,在福建省內急劇擴展。無論是經紀業務還是投行業務都長足發展。

  這10年的擴張主要體現在營業部網點的鋪設上。1994年,興業證券在福建省內完成業務網點佈局。當年營業部在熊市大環境中實現利潤5000多萬元,其代理證券交易總量首次進入上交所10強,列第4位。2001年A股基金市場份額上升60%,營業部均交易量排名上升至第4位。

  這一時期投行主承銷的項目也以福建省內為主。比如1993年主承銷福建水泥、福建東百和閩東電機。1995年的福建豪盛配股。1997年的廈門信達、福州天宇、福建三農和中國武夷。1999年的福建天香。

  這一階段,興業高層的關注點並不在投行,高層更多的在思考依託經紀業務營業部網點的盈利。

  2002年開始,興業證券不再滿足於傳統的經紀業務保守的營銷方式,提出“從坐商到行商”的戰略轉型。只是,這一轉型撞上了熊市的槍口,使得興業證券對其他業務,比如資管業務的擴張,變得尷尬起來。

  2002-2005:熊市中不合時宜的轉型

  興業證券提出“從坐商到行商”的戰略轉型時,或許並沒有料到市場的變壞。現在回頭去看,這一轉型的提出似乎不合時宜。

  2005年,中國股市大熊。而在2002年,證券行業就已經顯出疲態。一組公開數據顯示,從2002年開始,中國證券公司陷入整體虧損的狀況,至2005年,券商自營與資産管理、委託理財的資金規模在1000億以上,其中大部分已成為壞賬。也就是説,從技術層面上看,大部分證券公司已經破産。

  興業的資管業務早在2000年就已成立,成立的一年間沒有太大起色。在公司提出轉型之後,資管成為扶持重點。但是在市場大幅下挫的環境下,資管業務由於風險控制不當受挫,虧損在所難免。

  這一年開始興業的經紀業務發展也遭遇瓶頸,增長乏力,首次出現虧損。兩項業務拖累下,這一年興業證券出現整體性虧損。興業證券“從坐商到行商”的第一次轉型出師不利,主動出擊的業務以虧損收場。

  無心插柳柳成蔭,投行業務此時擔起了大梁。2002年-2004年,興業證券每年主承銷的項目均在6個左右,投行業務排名一路從行業第11位最高攀至第3位,連續3年增長水平居業內前列。市場份額上升68%。

  2004年,興業證券主承銷家數、主承銷金額、股票基金交易總額、凈資産和凈資本等各項指標,均躋身行業20強。這幾乎是興業證券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2006-2010:戰略錯位,踏空的5年

  投行在大熊市中的業績貢獻並沒有打動高層,券商經紀業務的艱難時期過去之後,其對投行的漠視便一覽無余。彼時,興業證券高層並未意識到投行業務的戰略地位。

  據一位原興業證券投行人士回憶:“當時興業的高層對投行的作用認識不清楚。老總不停問投行的各級負責人,投行還要不要做下去。”

  這一時期,興業高層仍然固守圍繞傳統業務開展的“從坐商到行商”的轉型。這一戰略錯位,使得興業證券投行在之後的5年開始沉寂。09年創業板開閘之後,興業證券的這一戰略錯位進一步放大。

  2009年-2010年,興業證券投行整個踏空。兩年投行牛市,其IPO項目僅是每年2單。要知道,興業證券在10年以前,每年做的IPO項目就已經超過6單。

  這期間,國信、廣發和平安相繼崛起。2004年中小板開啟、2006年以來市場好轉,2009年創業板開張,都讓國信、廣發和平安的投行賺得缽滿,每年IPO項目數以十計,源源不斷的中小項目把國信和平安推至投行收入榜前兩位。

  興業高層的戰略錯位也直接逼走了一批投行骨幹。2006年-2009年,陸續離開的保代人逾20人,而興業證券目前註冊保代人也僅24人。

  在這5年,興業證券“從坐商到行商”的戰略轉型並沒有收到顯著成效,其經紀業務佣金收入一直處於下行通道。據興業證券2010年年報,2009年佣金收入下降16%,2010年又同比下降22.82%,大部分營業部處於虧損狀態。

  而其創新業務,也乏善可陳。直投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均起步較晚,利潤貢獻不多。其直投子公司興業創新資本于去年4月才成立,總資産僅2.01億,目前只投資2個項目,虧損64萬元。融資融券業務也在去年剛起步,總規模20億。

  從行商到服務商二次轉型自贖

  “從行商到服務商二次戰略轉型,計劃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實現行業TOP10的目標。”2011年10月,興業證券董事長蘭榮如此宣示。

  這或可看做是興業證券沉寂10年之後的自贖。要做綜合性服務商,客戶、渠道和服務平臺都是關鍵。這也意味著,要實現此次轉型,興業得開足馬力發展投行業務、經紀業務以及資管業務。

  我們看到的一個微妙轉向是,今年以來興業證券投行業務發展迅猛,僅今年上半年,其保薦承銷的IPO項目就有6個,證券承銷業務增幅高達263.06%。儘管興業證券今年前三季凈利潤同比下滑31%,但其投行業務卻增了60.51%,共計獲得保薦與承銷業務收入2.72億元。

  另外,要成為優質金融服務商,證券投資管理能力是核心競爭力。興業證券恰恰在自營和資管業務等財富管理能力上略有所成。據了解,最近五年公司自營業務遠跑贏大盤,公司資産管理業務的成長性也大大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可以看出,興業證券為了這一轉型努力頗多。而其營業部終端並未全盤激活,無論從數量還是實力來説,都尚不足以實現其“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另外其資管以及投行的渠道和客戶也沒有充分開發,直投、融資融券等創新業務剛剛起步,其服務平臺的整合力度遠沒有達到預期。這些,都是興業證券在二次轉型中需要面臨和思考的問題。

  興業證券“失去的五年”:投行走了一代,經紀硬拼價格

  興業證券投行註冊保代幾乎大換血,5年流失25人。佣金率已是行業倒數。

  理財週報記者 曾雯璐/文

  作為上市券商的一員,興業證券並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截至今年中期,興業證券凈資本為61.43億元,和非上市券商安信證券相當,安信為61億元。而同期,興業證券營收13.87億元,比安信少了近5億元,安信為18.61億元。

  作為福建省級的龍頭券商,興業證券多年來裹足不前,各項業務乏善可陳。

  投行業務上,經歷由盛而衰。2002年至2004年是興業巔峰時期,曾一度衝刺行業第4位。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年項目僅兩三單。

  經紀業務上,也差強人意。目前營業部共計55家,其中有31家紮根在本土福建省內。“佣金率在行業內已經是倒數了。”

  自營和資管業務雖嶄露頭角可分庭抗禮,但目前利潤貢獻均有限。創新業務開展緩慢,直投業務去年才剛剛開展,目前僅投資兩個項目,且都處於虧損狀態。去年11月拿到融資融券資格,今年前三季融資融券餘額為3.51億,行業排第12位。

  在瞬息萬變的券商江湖,不進則退,興業證券逐漸淪為沉默的大多數。

  投行之殤:高層戰略失誤,

  5年流失25保代

  現實是殘酷的。儘管曾經輝煌過,興業證券的投行業務始終沒能躋身第一梯隊。

  掐指一算,興業證券自1991年成立以來已行走江湖整整20年。而自1993年主承銷福建水泥,打響第一炮後,其投行業務發展了也有十幾個年頭。

  在興業證券第一個10年裏(1991年—2001年),興業證券投行業務風光無限,在福建是實至名歸的券商行業龍頭。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福建省僅有5家公司上市,興業證券就主承銷了福建水泥、福建東百合閩東電機3家,同年實現投行業務收入6000萬元有餘。

  但在第二個10年裏(2002年—2011年),其投行業務不但沒有新的突破,反倒在最近5年越發沉寂。在整個券商投行高歌猛進之時,興業證券投行業務的行業貢獻度極其渺小。

  下面這組數據足以證明。據統計,其2010年全年投行業務收入僅2.35億元,較20年前僅翻了4倍不到。而保薦王平安證券9年時間裏將投行業務收入翻了127倍,從2002年的188.57萬元增至2010年的24.06億元。

  “2002年—2004年,興業證券的投行業務都是在行業前10名。其間最好名次拿到過行業第4。當時我們六條通道每年百分百的用。”一位興業投行的老員工很是感慨。

  興業證券投行的沉寂,與2006年—2008年期間,一批保代的陸續出走不無關係。跟著人走的還有項目,那時興業證券投行元氣大挫。

  “興業證券投行曾經很不錯,後來走了一批人。如果這批人留住了,現在早就是躋身第一梯隊了。至少不輸于平安證券,畢竟起步比平安早。”一位原興業證券投行人士表示。

  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數據統計,2006年至2010年五年間,從興業證券流失到其他券商的保代高達25人。其中21人集中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出走,三年平均每年流失7人。目前興業證券僅有保代24人,相當於保代隊伍進行了一輪大換血。

  據統計,國金證券和萬聯證券是上述21名流失保代的主要去向。其中,投奔國金證券共計15人,包括國金證券現任副董事長王晉勇和副總裁姜文國,其他還有陳偉剛、廖衛平、劉偉石、盧學線、羅洪峰、宋樂真、王翔、韋建、徐彩霞、莊海峻和姚文良等人。

  “這批人在國金證券投行早期時起了核心骨幹的作用。”上述原興業證券投行員工告訴記者。據了解,國金的投行業務,正是2006年—2007年左右搭建起來的。

  而據興業證券投行內部人士透露,這一時期保代人的流失,與公司高層對投行的定位失誤有直接的關係。

  該投行人士告訴向記者:“當初興業證券的高層對投行的作用認識不清楚。當時老總不停問投行部的各級負責人,投行還要不要做下去。那時候投行的收入貢獻比重很低,而且雖然做得不錯,但也沒有做多少有影響的項目。”

  “當時興業證券的環境讓大家感到難以把自己的能力和本事發揮出來。大家都在主動地向外找適合自己的地方。”上述投行人士補充説道。

  此外,在萬聯證券目前的11名註冊保代中,就有5人是在2006年-2009年期間從興業證券吸納而來的。

  人走,項目也跟著走。據統計,興業證券有一大批福建的項目,就落入了國金證券的腰包。比如龍凈環保,其首發由華泰證券和興業證券聯席保薦,非公開增發就由國金證券來操刀了。三安光電首發由武漢證券保薦,增發換成國金證券接盤。中福實業非公開增發也收入國金的囊中。而且,這些項目的操刀保代都是從興業證券投奔過來的。

  悲劇的是,2009年以來,興業證券投行業務也被國金證券一路趕超。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07年興業證券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為52.84億元,行業排第30名,同期國金的這一數值僅17.42億元,排第52位。受益於資本市場盛宴,此後兩年,興業證券投行業務雖有所起色,但一直被國金趕超。

  2009年興業證券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排名以52.92億元升至第36名,而同期國金則以82.4億元排到第27名。2010年,興業證券這一數值排名躍至第23位,但國金排第20位。

  不過,今年以來,興業證券的投行業務有扭轉乾坤之勢。今年截至目前,興業證券已完成7單IPO項目、6單債券項目和1單增發項目,項目數量比之前任何一年都多。

  經紀之殤:管理機制略遜,

  佣金行業倒數

  不例外,對興業證券來説,最大的收入貢獻也是來自經紀業務。據統計,2007年以來,興業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佔營收的比都在40%以上,其中在2008年時曾高達80%多。

  目前,興業證券共有55家營業部,其中33家集中在本土福建省內。而福建省的佣金競爭殘酷,一直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有業內人士估算,今年上半年興業證券部均佣金率為0.055%,同比下降32.36%。這也是其今年上半年經紀業務凈收入同比下滑11.71%的重要原因。

  興業證券在經紀業務開拓上,方式單一,僅能倚靠降低佣金來吸引客戶。證券業協會券商業績排名數據顯示,2010年,興業證券的部均凈收入以2261萬元排在第5位,同期排第1位的中金公司該數值為8010萬元,是興業證券的近4倍。

  一位興業證券營業部人員向記者抱怨道:“現在競爭激烈,拉客戶不容易。興業的佣金率在行業內已經是倒數了。”

  這一局面短期內似乎難以解決,畢竟佣金率下滑是整個券商行業所面臨的窘境。據興業證券測算,截至目前券商經紀業務綜合佣金率已連續7年呈單邊下滑,累計降幅高達64%。

  興業證券今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行業綜合佣金率僅0.081%,同比下降14%。

  而興業證券的佣金降幅明顯超過行業平均降幅,投顧業務轉型仍待著力推進。”

  在廝殺慘烈的傳統業務領域,興業證券經紀業務的競爭模式還停留在單一的“價格戰”,甚至券商全面搶灘的投顧業務也推進緩慢。而同為南方券商的國信和廣發,便是高歌猛進。

  國信營業部一向走在業內前列,主動出擊、市場化考核、營業部承包。

  2010年,國信營業部又出新招,開始在投資顧問服務的基礎上劃分等級,開展簽約服務。凡新客戶開戶,一律許以0.3%的佣金,資産達到1萬再降至0.1%至0.15%,資産超過30萬元再降至最低0.06%左右。

  興業證券顯然缺乏這樣的魄力,其營業部數量與國信旗鼓相當,但至今仍沒有鑄造出一家有影響力的營業部,堪比國信泰然九這樣的明星營業部。

  而內部管理機制略遜一籌或許為重要因素。一位原興業證券營業部員工告訴記者:“公司沒有授權,任何一筆超過2000塊的申報都要經至少公司分管副總裁簽署。這樣一來辦公效率極其低下,決策隨意。”

  投資之道:自營穩健,

  資管收入貢獻目前尚低

  雖然興業證券在經紀和投行業務道路上走得差強人意,但它的投資道路走得還算風光。從它的自營和資管業務就可以看出。

  一個是公司理財,一個是代客理財,業內時常將二者的經營水平聯絡起來看。一個不成文的説法是,如果這家券商自營做得特別差,那麼很難指望券商的資産管理能做得好。

  這一説法在興業證券得到了驗證。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興業證券實現自營收入2.29億元,同比大增460.43%。

  興業證券自營規模也是在不斷擴大,且投資風格比較穩健。截至今年三季末,其自營盤規模達到67.99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5.52億元上升了166%。其中債券類資産配置比例為68.40%,權益類資産配置比例為16.13%。

  在今年資本市場動蕩不定的形勢下,興業證券穩健的投資風格實屬靚招。今年上半年,其自營業務逆勢跑贏大盤,投資收益率為3.37%,而同期滬深300的收益率為-4.56%。

  此外,比較而言,近幾年來興業證券資管業務也是風風火火,收入貢獻不斷攀升,資管業務收入佔到營收比重從2007年的0.23%增至今年前三季的2.84%。

  截至目前,興業證券資産凈值合計34.62億元,排行業第13位,旗下共有5隻集合理財産品,其中金麒麟消費升級目前尚在推廣中。

  不得不説的是,興業證券資管産品的業績在行業內也取得較好的名次。今年上半年,其旗下的金麒麟1號和玉麒麟1號的凈值增長率排名均排在同類産品的第1位。同期,實現資管業務凈收入3280.71萬元,同比上升75.13%。

  事實上財富管理一直是興業證券發展的重心,其在2011年半年報中又告示:“公司下半年將繼續圍繞財富管理轉型這一主線。積極推動集合資産管理産品的開發、發行、推廣和投資管理,進一步做大資産管理規模。加強自有資金管理,確保自有資金獲得持續穩定的超額收益。”

  興業證券為何被同胞興業銀行甩遠,微妙“二人轉”

  “管理層過於保守,導致興業證券發展太慢,它和興業銀行在各自行業的發展地位和勢態不能同日而語

  理財週報記者 丁青雲/文

  坐落福州湖東路268號的興業證券似乎並不是典型的閩商。

  “很普通,很大眾的一家區域券商,沒特點,估值也偏高。”深圳一家知名券商研究員如此評價興業證券。

  早在去年興業證券上市時,中金公司研究員王松柏就毫不客氣地指出興業證券“中規中矩、特色不足”。在它身上,難以找到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影子。

  “有什麼樣的管理層,就有什麼樣的公司風格。”興業證券一位內部人士一語中的。

  “老二”的煩惱

  剛滿20歲的興業證券,有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近年來,興業證券和同在福州湖東路的“兄弟”興業銀行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興業證券和興業銀行的大股東均為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財政廳持有前者23.73%股份,持有後者20.83%股份。

  財務指標顯示,兩者競爭力差距越來越懸殊。據wind資訊統計,2006年至2010年,興業銀行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從30億翻到185億,增長了5.17倍,年複合增長率為49%。這一增長率在15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4。

  而同期,興業證券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從3.07億翻到7.87億,只增長了1.56倍,年複合增長率僅27%。這一增長率在16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數第5。

  受制于券商行業整體不景氣,自2010年10月上市以來,興業證券業績下滑嚴重。2010年同比下滑31.86%,2011年前三季同比下滑31.09%。

  2011年三季度,興業證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4.1億,同期興業銀行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87.9億。前者凈利潤僅是後者的2%,而五年前,這一比例是8%。

  “管理層過於保守,導致興業證券發展太慢,大股東都是福建財政廳,興業證券和興業銀行在各自行業的發展地位和勢態不能同日而語。”一位接近興業系統的金融人士感慨。

  業內人士亦指出,興業證券在戰略上過於保守,競爭手段單一,過於崇尚佣金戰,這可從佣金水平在行業倒數的地位可以看出。

  “興業證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上升很快,擴張很快,但業績貢獻不明顯。但從省外擴張情況看,我們沒有看到它省外擴張的明顯動作,可能是管理層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宏源證券分析師指出。

  那些空降的官員們

  穩定、行政色彩較濃,是興業證券管理層的最大特點。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興業證券的市場嗅覺和效率。

  近年來,福建省政府加強了對興業證券高層的派駐,大股東主導色彩漸濃。

  2009年6月,即興業證券上市前一年,原福建證監局機構處處長劉志輝空降興業證券,三個月後正式任總裁取代了此前一直為代總裁的張訓蘇,。此舉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為興業證券上市做鋪墊。

  據一位接近興業證券的高層人士評價,劉、張二人風格迥異:“官員出身的劉志輝做事比較大氣,看上去是個有魄力的人。而大學教師出身的張訓蘇考慮事情比較細緻,對細節比較注重。”

  同年底,時任福建省財政廳金融處處長的馬小華亦空降興業任監事會主席。

  2011年8月,福建省政府再次空投了一位副總裁。35歲的陳德富此前為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副處級幹部。待通過證監會任職資格後,陳德富將成為興業證券最年輕的副總裁和高管人員。

  頗有意味的是,在興業證券董事會2011年第七次臨時會議上,對聘任陳德富為副總裁的這一議案,11位與會董事,有2人投了棄權票,贊成人數為參加投票表決人數的73%。

  這是當時會上8項議案中,唯一沒有全票通過的一項議案。

  至此,興業證券高層中,1位總裁和2位副總裁均由政府直接任命,僅3位副總裁為內部培養。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4位獨立董事以外,興業證券16名董監高中,有7人有著福建省政府工作背景。

  除了總裁劉志輝、新任副總裁陳德富及監事會主席馬小華以外,董事翁國雄曾任福建財政廳監督局調研員,董事黃明園曾任福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秘書長,監事余乃建曾任福建國資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副總裁鄭蘇芬曾任福建審計廳副處長。

  “高管主要靠政府官員空降,很少從市場招聘,造成的結果是市場化程度較低。領導比較保守,興業的發展也就保守。”前述興業證券內部人士表示擔憂。

  微妙的“二人轉”

  幾乎興業證券的員工都知道,興業證券身上,有著董事長蘭榮的深刻烙印。

  “公司內部人員,中層以上,一般還是蠻聽董事長話的。大家基本上都認為董事長的觀點很正確,很少有公開的反對聲音。”一位興業證券前員工透露。

  在現任總裁劉志輝之前,在前代總裁張訓蘇之前,董事長蘭榮曾兼任了興業證券8年的總裁。

  51歲的蘭榮與興業係淵源頗深。蘭榮曾在興業銀行先後任興業銀行總行計劃資金部副總經理、興業銀行總行證券業務部(興業證券前身)副總經理。

  “董事長蘭榮從興業證券創業至今就一直是公司大領導,沒換過,這個情況在全國券商可能都比較少。”前述興業證券一位內部人士指出。

  隨著官員型總裁劉志輝的空降,興業證券越來越多的員工感覺到高層的微妙關係。在前述接近興業證券高層的人士看來,劉志輝“有魄力”、“有野心”。

  此後,關於董事長蘭榮和總裁劉志輝不睦的傳言一直在興業證券內部流傳。

  “不少人説新總裁野心很大,與董事長之間也有一些鬥爭。”前述知情人士透露。

  2011年5月19日,興業證券公告稱,已拿到證監會關於核準其在香港設立興證(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批復。

  引人注意的是,這個擬成立的香港分公司的籌備組負責人是董事長助理郭峰和辦公室主任黃金光。

  “郭和黃這兩人跟董事長的時間比較長,總裁有意把他們調開總部,可能與此有關。”前述知情人士透露。

  日前,理財週報從興業證券董秘辦了解到,郭、黃二人確已在興業證券香港籌備組。

熱詞:

  • 興業證券
  • 價格戰
  • 證券承銷
  • 融資融券業務
  • 券商自營
  • 券商經紀
  • 券商研究員
  • 證監局
  • 王松柏
  • 集合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