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針對當前引發社會關注的一系列財政熱點問題,昨天,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集中解答。
對於“財政收入增加勢必會擠佔個人收入”的説法,這位負責人表示,實際上財政收入和個人收入並非簡單的此消彼長關係;對於媒體報道的部分單位年底亂花錢現象,這位負責人説,要堅決制止“年底突擊花錢”。
我國宏觀稅負水平並不高
宏觀稅負是指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收入規模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程度。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與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目前的宏觀稅負水平並不高。
根據國際通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口徑,我國政府財政收入,除公共財政收入之外,還應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這位負責人介紹,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口徑計算,2010年,我國宏觀稅負為26.4%,2009年為25.3%,而2009年世界各國平均水平為36.4%,其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40.8%,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為32.9%。
這位負責人還介紹,從人均財力水平來看,我國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口徑,2010年我國人均財政收入按照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66美元,而根據預測,2010年,美、日、德、法等國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都在14000美元以上。
熱點1
此前,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引發了一些人的擔心:財政收入增加這麼多,是不是國家收的稅太多了,企業和居民的負擔太重了?
“稅負痛苦指數”存在缺陷
熱點2
2009年,福布斯雜誌發佈了“稅負痛苦指數”榜單,其中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在公佈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近期,這一話題再次引發熱議。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稅負痛苦指數的統計方法並不科學。
按照福布斯稅負痛苦指數的統計方法,各稅種都選用最高的邊際稅率來計算痛苦指數。按照此方法,我國個人所得稅痛苦指數為45,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痛苦指數為49,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痛苦指數為23,增值稅的痛苦指數為17,財産稅的痛苦指數為0,直接加總得出中國內地的稅收痛苦指數為159,僅次於法國的167.9,名列全球第二。
這位負責人表示,這種稅負痛苦指數在反映稅負高低問題上存在缺陷。一是指數選取的名義稅率不等於實際稅率,實際稅率往往比名義稅率低。二是最高的邊際稅率只適用很小比例的納稅人,不能反映一國居民的總體稅負狀況。三是簡單相加的假設前提是對每個稅種賦予同等的權重,而這一假設與實際情況相差很大。
堅決制止“年底突擊花錢”
熱點3
據媒體報道,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力曾感嘆:“預算不科學,表現為年底突擊花錢。每年年底財政結算,總有部分單位因為錢沒花出去,在搞突擊花錢。”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歷年預算執行情況看,財政支出進度均呈“前低後高”走勢,一季度各月支出進度較慢,二、三季度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則進一步加快。
他分析指出,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3月全國人大批准中央財政預算之前,項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續性項目按一定的比例預撥部分資金,新增項目大都是在預算批復下達後才開始支出,這樣就使一些資金延後支出。
此外,由於項目單位從啟動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招投標等管理程序到具體實施有一個過程,前期準備階段資金需求量小,實施階段資金需求則明顯增大,相應的資金支付也是前少後多。而且,預算項目支出需要據實結算,這部分預算支出往往在年底前結算,因此12月份支出較多。
這位負責人強調,財政部門高度重視財政支出預算執行管理,堅決制止“年底突擊花錢”。今年前10個月,全國財政支出完成年初預算的77.4%,比去年同期進度加快5.2個百分點,預計12月份財政支出佔全年財政支出的比重將比上年進一步下降。
下一步,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健全各單位部門預算執行管理制度,完善預算支出責任制度,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創新財政監管模式,不斷提高預算支出執行的及時性、均衡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觀點
用制度保證
財政資金不浪費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在會上表示,當前公眾對於財政支出是否合理,以及部分單位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的關注,關鍵問題不在於花了多少錢,而是辦好多少件事。也就是説,財政支出應重視效率,增加高效投入,減少無效或低效支出。
他認為,今後財政大部分的支出都是應該直接或間接投向與民生有關的領域。同時從長期看,有關部門應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將財政投向民生領域的支出增幅維持在一定水平上,不要出現陡然降低的情況。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會上表示,目前公眾更關心如何用制度保證財政資金用得更好,保證財政資金不被浪費,並保證公眾知情權,使公眾知道財政支出並非沒有約束。同時在財政支出方面,也應降低行政成本,健全預算的績效管理,即提高投入産出比。
而關於公眾關心的減輕稅負的問題,白景明認為,這並非是簡單減稅的問題,實質上蘊含了公眾對公平稅負的要求。
人大教授朱青也在會上稱,對於減稅,政府有兩個選擇,一方面可以實施減稅政策,重點應減少中低收入者的稅負,同時增加高收入者的稅負;另一方面,如不能減稅的話,也可以通過增加民生支出的方式,來達到類似的效果。
土地收入與財政困難無對應關係
熱點4
有人認為,近幾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長較快,是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下地方財政困難帶來的必然結果。
對於上述觀點,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稱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國土地出讓收入增長較快的根本原因在於用地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用地需求不斷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地價總體水平穩步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收入的較快增長。
此外,這與我國土地供應主要採取有償使用方式有關。我國規定,土地供應採取劃撥和有償使用方式,近年來我國在土地供應方面逐步擴大有償土地使用範圍,劃撥供應範圍日益縮小,土地招拍挂出讓比重上升。
另一方面,土地出讓收入與地方財政困難程度沒有對應關係。如2010年京津滬等相對發達9省市的土地出讓收入約佔全國三分之二,而中西部財政相對困難,土地出讓收入卻僅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雖然理論上中西部地區更應擴大土地出讓規模,但實際上土地出讓收入的規模主要與當地經濟發展、土地供求關係和市場發育程度相關,與當地財政收入多少和財政困難程度沒有對應關係。
政府預算裏根本沒“維穩”一項
熱點5
此前,有文章稱,“中國維穩預算首超軍費”,維穩給中國帶來巨大代價。文章發表後,不少媒體紛紛進行轉載。
針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維穩預算”首次超過軍費,這位負責人指出,其所謂中國2011年維穩預算達到6244億元並首次超過軍費,渲染所謂中國社會“不穩定”、“維穩代價高昂”。事實上,在中國政府的預算中,根本沒有“維穩”這一項。外媒所稱“中國維穩預算”達到6244億元人民幣,其實是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它涵蓋了公共衛生、公共交通、建築安全等諸多領域,將其稱為“維穩預算”,根本是偷換概念。
另外,在當今世界的主要國家當中,除了美國、法國以外,大多數國家的公共安全支出,都超過軍費開支。因此,中國公共安全支出略超過軍費非常正常,用不著大驚小怪。
財政與個人收入並非此消彼長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趙鵬
熱點6
當前,社會上對財政收入和個人收入的關係存在一些誤解。認為在社會財富總量既定的前提下,財政收入增加勢必會擠佔個人收入。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際上財政收入和個人收入並非簡單的此消彼長關係。財政收入只是一個“中間體”。比如,政府取得財政收入後通過安排補貼支出,有些直接增加了個人收入,有些減輕了個人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支出負擔,間接增加了個人收入。
國際經驗也表明,在財政收入佔GDP比重較高、財政二次分配能力強的國家(地區),收入分配差距就比較小,如美國、法國等均是。由於我國勞動力市場總體上供大於求,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僅靠一次分配很難較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這就需要財政的二次分配來調節。因此,增強政府在國民收入再分配領域的調節能力,並通過完善社保體系,增加轉移支出等方式,在收入再分配環節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收入,有利於促進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製圖 吳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