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土部:繼續向民間資本開放礦業權市場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為推進礦業開發的規模化,對於資金、技術和開發能力強的企業,將優先準入。”11月7日,國土資源部礦産開發管理司司長劉連和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表示。

  劉連和是回答有關民資進入礦産領域的提問時作出上述表態的。他強調,對於投資礦産領域,制度上並沒有對所有製成分結構的排斥性規定。

  去年5月,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非公36條”,其中提出將逐步放開包括礦業、能源等壟斷領域。但民資進入的步伐仍然緩慢,煤礦領域甚至暫停了民資的探礦權申請,被稱為“國進民退”。

  國土部礦産開發管理司金屬處處長劉忠表示,投資礦業的門檻越來越高,企業需要做大做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現場採訪得知,相當比例的參會者反映,近年來,民資對探礦權和採礦權的申請總是難以獲批,礦業對民營資本來説,似乎仍存在一個看不見的門檻。

  對此,劉連和表示,只要符合國務院制定的産業政策目錄要求的領域,民營資本都可以進入;外商投資,則需要遵循外資的投資目錄要求。此外並沒有設定新的門檻。

  他還強調,對於企業的所有製成分結構,現有制度並沒有排斥性規定。也即,在投資礦業的制度上,並沒有對民營資本的限制。

  在11月6日的礦業大會開幕式當天,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表示,隨著礦業市場投資增速的加快,將繼續向民間資本全面開放礦業權市場。這也被認為是對上述問題的回應。

  國土部信息中心研究員劉樹臣近日表示,除了投資成本較高以外,民資進入礦業還存在政策、法律以及地質資料真實性三方面的風險。其中的政策風險,主要是指此前出現的對既有民間投資的低補償。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民資的另一個困境還在於,我國對優質礦産的“保護性開採”。

  劉連和表示,煤炭作為戰略性礦種,這一政策的目的在於避免出現本世紀初煤炭産能過剩的局面。他昨日在會上還透露,國土部醞釀從明年開始,對一省新增礦業權數量的設立和“應整未整”礦業權數量的減少實行聯動。

  對於“聯動”的含義,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地方申請新設立礦業權的數量,將與上年度整合減少的礦業權數量挂鉤,尤其是“應整未整”的礦業權數量。

熱詞:

  • 國土部
  • 民資
  • 礦業權市場
  • 民間投資
  • 國土資源部
  • 市場投資
  • 國際礦業
  • 民間資本
  • 煤炭
  • 礦産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