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農産品暴漲暴跌怪圈又現 生薑大蒜暴跌七成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農産品暴漲暴跌的怪圈依舊沒有破除。“蒜你狠”、“姜你軍”等近期不再風光無限,農産品主産地山東省蔬菜價格較上年同期大跌25%,其中生薑大蒜更是下跌超70%。

  分析人士指出,去年的暴漲為今年的暴跌埋下了伏筆。然而暴漲暴跌過後最受傷的還是農民。為此,有關專家建議,政府在建立菜籃子工程,穩定物價的同時,應加強農産品種植信息和市場信息監測,建立農民利益保護機制,儘量避免“菜賤傷農”。

  現 狀

  薑蒜跌逾70% 種一畝蒜今年賠近2000塊

  “好久沒買到過這麼便宜的大蒜了,現在每斤只要2.5元了,比當初的10元差太多了!”昨日下午,正在五羊新城東興南菜市場買菜的陳伯説。顯然,昔日的“蒜你狠”已經風光不再。

  “現在大蒜的批發價到了2元以下,與2010年的蒜價沒法比。”東興南菜市場劉姓檔主表示,自今年年初開始,廣州大蒜價格便進入下行空間,目前的批發價可以説達到了近兩年來的最低價。

  業內人士表示,廣州大蒜價格的回調主要是源於主産地山東大蒜價格暴跌。據《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報道,山東金鄉縣大蒜收購價格僅為每斤8毛錢左右,不及去年此時的五分之一。金鄉縣是世界的大蒜之鄉。

  據山東農業廳官網——山東農業信息網對35種蔬菜價格的監測,10月24日-30日,山東蔬菜批發價格下跌持續,平均價格2.39元/公斤,較上周下跌5.24%,已連續4周下跌。其中,24種價格下跌,3種價格持平,8種價格上漲。生菜、茴香、萵筍價格大幅下跌,分別下跌32.75%、25.68%、25.56%。

  與上年同期相比,蔬菜批發價格下跌25.59%,其中,27種價格下跌,8種價格上漲。生薑、大蒜、菜花價格跌幅超50%,分別下跌73.13%、72.53%、52.10%;西蘭花、洋白菜、大白菜、西葫蘆、白蘿蔔、土豆、芹菜、茴香、菠菜、西紅柿、佛手瓜、蔥頭價格跌幅超30%,分別下跌49.15%、43.79%、42.54%、41.01%、38.77%、37.65%、37.40%、37.39%、34.76%、33.80%、31.73%、31.35%。

  山東其實並不是個例,近期國內農産品下跌聲一片。

  商務部發佈的監測報告顯示,上周(10月24日至30日)食用農産品和生産資料價格繼續回落。10月以來已連續三周回落。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下同)下降2.2%,其中生菜、芹菜、大白菜降幅分別為15.4%、11.7%和11.4%,油菜、白蘿蔔、茄子分別下降6.2%、3.8%和3.7%。

  農産品暴漲暴跌最後埋單的仍然是農民。山東金鄉縣蒜農告訴記者,一畝地一般産蒜2000斤,蒜農賣蒜收入在1600塊錢,而種蒜成本在3600塊錢左右。這意味着每種一畝蒜今年要賠上近2000塊。

  分 析

  怪圈難破 産量增長過快供大於求

  “暴漲時中間商獲利最大,農民只得小部分利益;暴跌時,損失則全部轉嫁到了農民身上。”業內人士感嘆説。

  農産品的一輪輪暴漲暴跌,是蛛網模型理論一次次地反復演繹。在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博弈中,價格成了産量調節的單一信號,而地方政府為了穩定菜籃子,又起到了推波助瀾之作用。

  金鄉縣大蒜現貨交易市場楊經理表示,去年大蒜價格很好,吸引了眾多農民加入種蒜隊伍。記者了解到,今年金鄉的大蒜入庫在130萬噸左右,去年大致在90萬噸。存量的增加十分明顯。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表示,早在兩三個月前,他就已經作出了農産品價格下跌的預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農産品價格高漲,播種面積大幅增加,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另一方面是貨幣政策的收緊也會直接影響到農産品價格。

  馬文峰認為,去年農産品價格上漲並不是供不應求導致的,而是由於貨幣超發的推動。對於此輪農産品價格的暴跌,貨幣供應量急剎車是比農産品種植面積擴大更重要的原因。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農産品分析師表示,受季節性因素和政府一系列促進農産品生産流通措施影響,近期食用農産品市場供應整體呈現恢復性增長,價格上漲勢頭得到遏制,食用農産品價格連續三周回落,豬肉、蔬菜、雞蛋等主要農副産品齊降價。

  對 策

  完善信息機制與收儲機制 減少農民種植盲目性

  “現在政府對農産品的價格問題非常矛盾,農産品價格一漲就會影響市民的生活,推高CPI,導致‘菜貴傷民’;而農産品價格一跌,又會導致‘菜賤傷農’。”華南農業大學陳日遠教授説,在這一矛盾之下,事實上總是兩頭利益受損——一個是農民,一個是消費者,中間商大賺其財。

  “我們很多地方政府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時的模式,那時物資短缺、供不應求;所以,現在一旦出現價格上漲,就忙於穩定生産、擴大生産,加大農資供應,而很少去考慮流通,沒有系統地考慮市場波動風險。”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指出。

  博羅楊村菜場老闆凌桂便坦言,希望政府能夠擺脫對農産品“價高就壓,價低就扶”的怪圈,建立一個有利於農産品長期健康發展的機制。

  “比如説,政府是否能夠加強種植信息和市場信息的監測,減少農民種植的盲目性。”凌桂説,假如這次蔬菜價格的下跌是由於全國性的集中上市引起的,那麼要是政府能夠在農民種植之前就有一個氣候的預測,並做好區域之間的協調,引導農民錯位種植,或許農民的損失會大幅減少。

  “現在,政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菜價‘最後一公里’。”陳日遠認為,比如,我省應該大力推進“農超對接”,盡可能地減少仲介環節,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菜農的損失,也可以促進市場的平穩發展。此外,政府職能部門,還可以利用政府信譽,建立半市場化和半公益的會員制仲介組織,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博弈能力,破解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力量不均衡,讓農民在市場上變得“強硬”起來,最終實現菜農的利益最大化。

  南方日報記者 黃應來

熱詞:

  • 暴跌
  • 農産品價格
  • 暴漲
  • 生薑
  • 農産品生産
  • 農産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