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糧油國企聯手挑戰外資 爭奪糧油市場話語權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10: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儲糧與京糧集團簽約合建油脂加工廠,國企建油脂廠越來越多,分析認為國企發力食用油市場或與價格維穩有關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成立於2000年,註冊資本166.8億元。公司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受國務院委託,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含中央儲備油)的經營管理,對中央儲備糧的總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同時接受國家委託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公司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截至2010年底,資産總額3088.2億元。中儲糧油脂公司是其子公司。

  ●京糧集團成立於1999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資組建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擁有子公司20家,控股、參股企業8家,2010年實現銷售額110億元。公司擁有“古船”、“綠寶”、“火鳥”、“古幣”、“華藤”、“正大”、“大磨坊”等知名品牌。

  上週三,中儲糧油脂公司與京糧集團正式簽約合建油脂加工廠項目。雙方共同出資15億元,在天津建設大型油脂加工廠和儲備庫。

  對於此舉,雙方均表示,是借此穩定食用油市場價格、維護糧食安全。

  近年來,外資在我國食用油市場的控制力加強,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外資食用油品牌控制了我國食用油市場半數份額,國産油脂品牌話語權較弱。中儲糧與京糧的合作,被認為是國企向外資發起的挑戰,對於提升國企話語權起著重要作用。

  兩大國企合作保障京津

  據介紹,與中儲糧合作後,京糧的食用油年加工能力將擴大一倍。這對於提升國有企業話語權起著很大的作用。

  中儲糧油脂公司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具體負責中央儲備油脂油料的經營管理,並承擔著服務國家油脂油料宏觀調控的任務。京糧集團則是北京市屬大型國有企業,旗下擁有百姓熟知的古船、綠寶等糧油品牌,其在首都糧食安全體系中發揮著主渠道作用。

  記者了解到,此次合作共包括兩個重要投資項目。首先,雙方將斥資10億元用於建設一個年處理大豆150萬噸、精煉毛油45萬噸的大型油脂加工廠,京糧集團在該廠中佔70%股份,預計該廠最晚于明年年初投産;其次,雙方還將斥資5億元用於規模為35萬噸的儲備庫建設,其中中儲糧佔70%股份,該項目的建成時間最晚將在2013年年初。

  對於雙方的合作,京糧集團總經理、京糧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國豐表示,目前京糧的食用油年加工能力為20萬噸,此次與中儲糧合作後,加工能力將擴大一倍。屆時,生産的食用油完全可以滿足北京市場的消費需求(北京市每年需要油脂四五十萬噸左右)。這在糧油領域對於提升國有企業話語權起著很大的作用。

  王國豐介紹,京糧集團與中儲糧的合作,主要目的在於保證京津地區,特別是首都的糧食安全,實現穩定物價、豐富市場、保證供應的要求。隨著該項目合作成功,京糧集團將與中儲糧展開進一步在更廣的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例如在麵粉、大米的加工上都有可能合作,但下一步的具體項目目前還沒有確定。

  國産品牌話語權較弱

  業內人士指出,金龍魚等外資食用油品牌控制了我國食用油市場過半的市場份額,國産油脂品牌話語權較弱。

  在簽約現場,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表示,目前北京市有常住人口1961萬,每年消費糧食100億斤,其中自産20億斤,外調80億斤。雙方此次合作,為進一步增強市場調控能力,構建首都糧食安全保障新體系起到促進作用。希望央企與地方糧企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進而豐富糧油市場並保障供應的穩定。

  吉林當天透露,“市政府已經做出決定,依託京糧集團,將北京區縣所有的糧食企業都劃轉到京糧集團,做大做強京糧集團,使其在維護北京糧食安全穩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今年以來,食用油漲價的聲音不絕於耳,8月,金龍魚、福臨門等食用油主力品牌紛紛漲價。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金龍魚等外資食用油品牌控制了我國食用油市場半數市場份額,國産油脂品牌話語權較弱。

  近日有報道稱,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已控制了我國75%以上的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食用油供應。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跨國糧商參股控股了64家。中國主要食用油品牌中,金龍魚100%外資,魯花49%外資。

  近幾年中國食用油市場價格幾次大的波動,均與跨國糧油公司有很大關係。業內專家指出,維護國家糧油食品安全,急需加快扶植一批有實力的民族糧油加工企業與外資抗衡。

  早在2009年年初,海關總署統計司曾發出預警,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在加強。預警報告中指出,豐益國際斥鉅資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海關總署認為,這是當前我國在糧食生産和出口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國企建油脂廠越來越多

  分析認為,國家調控通過間接管理的方式實現。有聲音要求提升國企市場份額和話語權。

  對於外資在我國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跨國糧商的目的是通過跨國戰略謀求高額利潤,他們通過影響世界糧食價格和糧食生産的結構來達到這個目的。中國對糧食需求大,跨國公司一旦進入中國糧食市場,就會加大中國糧食市場的波動,同時影響到國內的糧食安全。

  大豆在這方面有前車之鑒。李國祥認為,大豆加工的60%以上受到跨國企業的控制,大豆食用油和飼料價格也受到跨國企業非常大的影響,忽高忽低,損害了豆農和收儲企業的利益。

  記者注意到,在中儲糧與京糧合作的發佈會現場,“話語權”“穩價”“糧食安全”這幾個詞頻頻出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秦中春表示,目前我國的糧油市場,國家是能控制住的,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所謂的國家控制是一種調控,而不是像計劃經濟那樣把資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真正的運行是靠企業,國家是通過一些公共政策的制訂來影響市場,並不是直接控制的,而是通過間接管理的方式。”秦中春説。

  此外,秦中春表示,近些年,國家通過大型國有企業,建設的油脂加工廠也越來越多。

  “從我掌握的信息來看,中國目前整個食用油的加工能力是過剩的,特別是最近5年時間,食用油加工能力的擴大,超過了現實的需求,現在加工企業的開工率很低,尤其是今年,食用油加工行業的價格不太好,利潤也很低。”秦中春説,“但存在的問題是,前幾年外資進來很多,國有企業市場佔有率較少,現在有一種聲音就是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

  中儲糧終端産品上發力

  中儲糧兩年前進入米業市場。有消息稱,中儲糧還在尋找其他的地方國資油脂企業作為合作對象。

  近幾年來,承擔著服務國家油脂油料宏觀調控任務的中儲糧在終端糧油産品的供給上也開始加大力度。

  2009年7月,中儲糧(三河)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河北三河正式開工投産,這標誌著中儲糧以“國家隊”的姿態正式介入國內米業市場,在運作中,作為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主體,其職責是為政府在市場價格敏感時期提供更加直接的調控抓手,確保價格穩定。

  據中儲糧方面當時介紹,所産大米不以營利為目的。中儲糧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稱,三河米業是中儲糧總公司根據國家糧食物流規劃,遵循“維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宗旨,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投資建設的大型米業油脂加工項目,並得到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

  另有報道指出,此次中儲糧除了與京糧合作,同時還在尋找其他的地方國資油脂企業作為合作對象。

  對於中儲糧進入成品糧市場,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表示,成立三河米業及與京糧集團合建加工廠,意味著國家可以直接向市場投放成品糧、成品油,一方面將保障京津地區的供應,另一方面,為維護市場價格穩定提供了保障,特別是在市場貨源緊張、價格波動時,將保證成品糧油市場供應。

  “摸底”庫存或成調控依據

  中儲糧派員配合國家部委摸底食用油庫存。有分析認為這將影響調控政策走向。

  食用油漲價消息頻現的同時,“摸底”成為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糧油市場提及率最高的詞彙之一。

  今年6月,我國開展了首次大摸底食用植物油庫存,6月21日,由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派出,中儲糧派員配合的聯合工作組,共計232人于21日下午從北京出發,兵分八路,赴全國各地展開對全國食用植物油庫存的聯合抽查。

  有分析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大規模摸底食用油庫存,將會作為未來食用油價格調整的重要依據。

  “摸清到底有多少庫存,是為下一步推出調控政策做出依據。”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接受採訪時稱,“如果國家可調控的貨源充足,價格管制可能會寬鬆一些;如果貨源緊張,將會按照重大糧食價格異常進行調控。”

  今年9月初,《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説法,中儲糧正在調查外資糧油公司情況,主要是針對ADM、嘉吉、邦吉、來寶集團及益海嘉裏等外資糧油巨頭,調查已進行了一段時間。調查內容包括外資企業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地方政府的政策動向、外資糧油企業優劣勢、中儲糧系統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等多個方面。

  ADM、嘉吉、邦吉、路易達孚為國際老牌四大糧商,益海嘉裏則是國內油脂油料老大,佔據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半壁江山。來寶集團公司總部在香港,在新加坡上市,是農業、工業和能源等多個領域貿易商。

  中紡集團今年4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在國內油脂油料加工行業,上述6家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油脂油料壓榨産能為9.37萬噸/天,佔到國內市場份額47.2%;以中糧集團、中紡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油脂油料壓榨總體産能為8.5萬噸/天,佔總壓榨産能的42.9%;剩下為多個民營企業分得,日壓榨産能1.96萬噸,約佔9.9%市場份額。

  以單個企業統計,益海嘉裏憑藉日壓榨5.23萬噸的産能排名第一,佔據26%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為央企中糧集團和中紡集團,日壓榨産能各為3.52萬噸和2.2萬噸,分別佔據18%和11%的市場份額。中儲糧以8000噸産能排名第九,佔有4%市場份額。主要外資企業都超過中儲糧。

  “紅頂商人”引發市場擔憂

  近年業界關於中儲糧是“大糧倉”還是“大糧商”的討論一直存在,有分析認為中儲糧應掌握好兩者平衡。

  對於此次中儲糧和京糧合建油脂加工廠,也有市場人士指出,這是國企在打著糧食安全的旗號,提高掌控市場的話語權。

  秦中春表示,中儲糧的行為要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方面是它承擔著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性的職責,另外一部分,它還有一部分經營行為,比如加工、經營等。既然是經營,哪個地方有商機、有機會,它也會去投資。

  近兩三年來,業界關於中儲糧是“大糧倉”還是“大糧商”的討論一直存在。

  自2000年成立之日起,國家對中儲糧的定位就是“大糧倉”,期望以其掌握的充足糧食儲備來穩定國內糧價。但近年來由於中儲糧開始從事“經營性業務”,逐漸模糊了“政策性”和“經營性”兩個角色之間的界限,引發了業內人士對其“定位”的質疑。

  按照中儲糧油脂公司的構想和規劃,到2012年,油脂公司油料倉儲能力將達到280萬噸,油脂倉儲能力160萬噸,油料壓榨能力將超過600萬噸,油脂精煉能力超過200萬噸,罐裝能力70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將達到10%-12%。配合較大的油脂油料儲備資源,中儲糧總公司將具有一定的油脂市場話語權。

  “5年後我們會有與益海抗衡的實力。”中儲糧油脂公司高層曾公開表述。

  對於中儲糧向“糧油經營商”轉型,業界流露出擔心。有聲音指出,作為“紅頂商人”,如果它轉型成為一個逐利的市場主體,對其他企業來説,肯定是壓力不小。

  郭清保指出,對於中儲糧而言,如何實現“大糧商”戰略、實現經營與政策的有效平衡點正成為其頭等大事。

  ■ 背景

  外企引領食用油革命

  20年前的散裝油被小包裝食用油逐步取代,外企成為中國油脂業寡頭

  在20多年前的中國,幾乎誰也不敢想象小包裝食用油會有這麼大的市場。

  上世紀80年代末,市面上到處都是散裝食用油,家家戶戶買油都是提著油瓶子去買散油,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還是一片空白。在這種背景下,新加坡郭氏兄弟于1990年在深圳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産,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從那時起,我國有了小包裝食用油的概念,國人食用油消費結構開始轉變。

  外資大肆並購國內榨油廠

  1996年,我國放開大豆市場,取消關稅配額。大豆,成了中國唯一與世界接軌的糧食作物。

  當時,國內油脂企業發展比較快,大批民營加工企業涌現,民營企業佔我國油脂加工廠的60%-70%的市場份額。

  2003年、2004年大豆危機出現,國內企業在美國市場高價進大豆,但市場突然暴跌後,大批企業虧損,借此,外資企業大批收購國內企業,我國食用油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自那以後,外資佔到50%以上的市場份額。之後的幾年時間裏,外資發展很快。

  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豐益控股與在原料方面具備優勢的國際四大糧商之一的美國ADM公司合資成立益海集團,佈局産業鏈中端的壓榨環節,趁2003-2004年期間大豆過山車行情導致中國大豆壓榨企業幾乎全軍覆沒之際,橫掃國內中小型榨油廠,大肆並購,在很短的時間裏成就了益海集團在中國壓榨領域的霸主地位。截至2006年,益海在大豆壓榨領域所佔市場份額超過16%,成為中國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

  益海嘉裏成為巨無霸

  2003年至2005年的短短兩三年期間,益海集團收購了國內十多家中型榨油廠,相繼在煙臺、秦皇島、週口、連雲港、福州、武漢、泉州、昌吉等二三線城市建立了糧油生産基地。

  2006年底,豐益公司以27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郭氏集團旗下的嘉裏糧油,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合併,成立益海嘉裏公司,成為中國的油脂業寡頭,也成為了世界級的糧油巨頭。

  從1996年起,金龍魚連續十三年蟬聯中國小包裝食用油銷量冠軍。與此同時,除了原來的菜籽油外,更多種類的植物油走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根據《中華油脂網》的調查顯示,2007年益海嘉裏的市場份額為37%,中糧的福臨門為7.8%;到了2009年,福臨門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了10%,縮小了與益海嘉裏之間的差距。

  散裝食用油或將成歷史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表示,我國的油料生産雖然發展較快,但仍跟不上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的需求。為滿足食用植物油市場供應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國政府採取了在提高國內油料産量的同時,增加了油脂油料的進口數量,並呈現不斷加速上升的趨勢。現在,我國油脂油料凈進口折油總量已由2000年的461.4萬噸上升到2010年的2088.9萬噸,十年間增長353%,平均年增長35.3%。與此同時,出現了我國食用植物油的自給率已由本世紀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

  此外,隨著國産油脂油料和進口油脂油料數量的快速增加,我國居民食用植物油的可供應量和人均年佔有量得到了快速增長。據測算,我國居民人均年消費佔有量由1996年的7.7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20.7公斤,已達到世界人均水平。

  王瑞元指出,未來五年,我國食用油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在今後的五年裏小包裝食用油也將進一步快速發展,並逐步替代乃至取消市場上的散裝食用油。(記者 李靜)

熱詞:

  • 中儲糧
  • 話語權
  • 路易達
  • 米業市場
  • 市場份額
  • 糧油企業
  • 市場人士
  • 京糧
  • 國企
  • 糧油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