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月21日,江西九江一加油站入口處擺出無柴油供應的牌子。自10月9日成品油價格調降之後,江西多個地區柴油供應出現異動,一些私營加油站出現了無柴油供應的現象,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也開始限量加油,市場再發“油荒”信號。
中廣網北京10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目前,蔓延全國各地的柴油荒仍然沒有緩解的跡象。據媒體報道,自10月9日下調油價以來,已經有超過1萬家民營加油站面臨柴油斷油問題,尤其是在山東、湖北、河北等省市,這個問題尤為突出。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油荒呢?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近日在北京出席某財經論壇時表示,民營地方煉油企業開工不足是導致市場資源緊張的原因。
傅成玉:我們國家的煉油成品油能力的20%是來自於地方的煉油廠或者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虧他怎麼繼續再生産?所以他只好停,或者是變向。那麼這一塊我們怎麼再生産,20%的能力是補不上的。包括我們這一次柴油緊張,我們很長時間在漲價的過程中消耗的是庫存,現在我們非常緊急,庫存都不到10天了。
但是,民營煉廠卻對不同意這個説法。山東東營一位地方煉油企業經理回應,稱傅成玉的指責純屬推卸責任。
地方煉油企業經理:中石油中石化如果這個時候説是地煉行業的問題,他説話就有點不公道了。中石化是咱們國家煉製行業的龍頭老大,每年不定時的出現油荒,他肯定要承擔最大的責任。這是三大巨頭的推卸責任,你想你作為全國煉製企業的壟斷企業、龍頭企業,出現這種狀況你沒有責任嗎?出現這種情況如果説他們把這種責任推到地煉行業的話,他們做事不公道,做人不地道,出現這種油荒完全是人為。
而市場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然支持了地方煉油企業。據行業機構提供的數據分析,今年民營地煉企業一直保持高水平開工率。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地方煉油大省山東的開工率為46.20%,這個數字已經是歷年很高的水平。數據還顯示,今年地煉的實際産量跟往年相比不降反增。
山東淄博臺記者汪強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事實。今年第一季度,由於煉油成本的上升,山東地煉開工率在40%左右徘徊,金城石化年産30萬噸,焦化裝置進入檢修期,企業開工負荷也處在較低水平,但眼下的柴油荒可以説是成就了地煉企業,再加上換季,企業轉産10號柴油,生産的柴油是供不應求,現在10號柴油已經漲到了每噸8450元,河北、內蒙等外地市場是搶著要,所以企業是在反負荷生産。
分析人士指出,導致“油荒”的根本原因是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市場供求關係沒有理順,而直接原因則是兩大石油公司供應減少。
而遭到指責的地方煉油企業的生存空間就很小,山東地煉企業劉經理説,地煉行業夾縫中求生存,不應該為此次油荒買單。
山東地煉企業劉經理:大家都知道地煉行業是後娘養的孩子,所有的政策都惠及不到咱們地煉行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這些企業它受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是低於地煉行業的,地煉行業主要原材料在哪兒?就是所謂進口的燃料油,大部分是國外進口的,如果説國外價格的浮動肯定直接影響到它的利潤,影響到它的利潤就影響它的生産、影響它的規模。
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石油巨頭和地方煉油企業互相指責是罪魁禍首,但無論誰的責任,“油荒”最大的受害者始終是普通民眾。如何走出“一降價就油荒”的怪圈?很多人把希望寄託于推動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但改革卻始終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雷聲大雨點小”。“早動手早解決”的道理誰都明白,但為什麼改革遲遲不付諸實施,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當事者”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