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世華財訊]壟斷和市場化各有利弊,並不一定説壟斷就一定不適合市場經濟,但若給壟斷提供以制度性庇護,處於壟斷地位的廠商便會置普通百姓利益於不顧,將資本自私自利的本性發揮到極致。
近日,浙江、內蒙古、福建、四川等地民營批發企業反映,油價下調後缺油情況並未緩解,且批發價格也更高,部分地區成品油流通已出現“斷油”。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後一段時間“批零倒挂”現象或成為市場的常態。
為什麼一降價就出現油荒這種問題?國際油價漲漲跌跌,而掌握了國家壟斷資源的中石油中石化們,在發改委費盡心機,充分考慮其壟斷利益的前提下作出絲微降價的決定之後,應付起來卻捉襟見肘。此現象實為可笑,筆者只能認為,這跟國際市場的油價漲跌沒有關係,而純係決策者的智力問題,壟斷巨頭的效率問題。
“兩桶油”不僅幾乎壟斷了中國本土全部的石油勘探、開採和煉製業務,在進口方面更是享有獨家專利,佔據成品油市場8成份額。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國際油價早已下跌多時並逼近下一個漲價週期,在發改委不顧大眾利益將降價時機一拖再拖,不惜以國內油價脫離國際市場經濟本質的代價便其牟利的之後。一旦對民眾絲微讓利,居然出現批發市場油價不降反升,甚至缺貨斷貨的怪現象。亂象凸顯的是壟斷之殤,壟斷之悲。
國內的石油市場存在著明顯的寡頭壟斷特徵,在這種壟斷狀態下,作為廠商的寡頭們雖然是獨立自主的經營單位,具有獨立的特點,但是他們的行為又互相影響、互相依存。彼此之間往往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達成共謀或協作,從而控制住這種商品的産量,使其供應始終比較短缺,這樣就使得價格始終比較高,以便保住自己的豐厚利潤。
而國內石油巨頭的共同國有經濟背景,又使得他們各自的獨立特點更加地模糊不清,這大大方便了他們之間的“密謀和協作”。在這種情況下,相對弱勢的大眾群體便成為了任其魚肉的待宰羔羊——在國際油價處於升潮時忍受油價飆升所帶來的高通脹,而在國際油價落潮之時忍受寡頭壟斷之下的批零倒挂,無油可用而出現的“油荒”。
據悉,近期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公司都對柴油實施了控量銷售的措施。
由此,我們看到,破解這一難題似乎便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方面,我們可以改革現有寡頭——中石油中石化們的企業經營機制,使得其彼此更加獨立,杜絕“密謀和協作”,使得他們之間實現有局限性地充分競爭。另一方面,開放市場準入以便引入更多的競爭者以打破這種對公眾不利的寡頭機制。
改革國有巨頭的企業經營機制,使其更加適應市場化的經濟原則,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便一直存在的問題。但是在筆者看來,此項改革的進行不可謂不保守。在國家整體經濟安全的擔憂之下,國企行政化所帶來的諸多困擾一直在石油巨頭面前揮之不去。改善企業經營機制,使其彼此之間更加獨立的努力,往往只能通過幹部任免的內生化來實現。但長期以來國內脫離市場本質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卻為石油巨頭的自私牟利提供了庇護,使得這一努力和辛苦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