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此次聽證會表明,汽車企業和經銷商等被“保護”的對象都不再需要政策的“優待”,法規的制定者則應該看到這種積極的變化,將目前一些條款中的“保護色”做淡化處理。
昨日下午,汽車“三包”正式舉行立法聽證會。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包括消費者、汽車經銷商、汽車生産商等在內的所有16位聽證代表一致表示歡迎或支持汽車“三包”規定,希望能儘快出臺。而呼籲設立第三方獨立權威的鑒定機構是聽證會上出現頻率最多、要求最強烈的聲音。
新華社資深記者南辰以媒體代表的身份參加了聽證會,他説:“此前認為企業在汽車‘三包’問題上不積極,與消費者的意見可能不一致,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大家都希望把問題規範化,解決起來有法可依。”
汽車“三包”聽證會沒有想像中的唇槍舌戰、雷人雷語,反倒成為一個展現利益各方“共識”的平臺,值得欣賞。有關方面,應該珍視“共識”,順應民意,完善相關爭議條款,讓汽車“三包”政策儘快變成現實。
在當下,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分歧、對抗、博弈屢見不鮮,而在博弈的基礎上理性地尋求合作、達成共識卻殊為難得。近年來,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勢頭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因為各種質量問題而導致的消費者投訴以及維權行為也與日俱增。由於缺乏汽車“三包”政策,很多汽車質量糾紛難以解決,這不但不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而且,也不利於汽車産業品質的升級。更因為質量糾紛解決無法可依,很多消費者無奈只能訴諸“惡意”維權等非理性行為,這對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的信譽不可能沒有影響。
事實證明,這不但是一種零和博弈,而且還可能導致社會總體收益的降低。尤其是到了最近一兩年,中國汽車行業從高速增長進入一輪調整期之後,規則缺失的弊病也就開始顯現,有些汽車企業和經銷商已經率先跌入了低谷。
也可以説,在經過了無數次博弈失敗的教訓之後,汽車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才會達成“合作解”的共識,也只有通過確立共同遵守的規則,才能走出汽車産業目前的發展瓶頸。
汽車“三包”政策缺位多年,立法進程又拖了7年。此前,在有關政府部門、産業協會乃至專家的口中,不實行汽車“三包”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保護我國汽車産業的發展。而汽車企業等則被認為是導致“三包”不能實行的障礙。甚至在此次聽證會之前,有些相關人士仍然在高調發表延緩、分階段實施汽車“三包”等言論。
而此次聽證會表明,汽車企業和經銷商等被“保護”的對象,都不再需要政策的“優待”,那麼,法規的制定者則應該看到這種積極的變化,將目前一些條款中的“保護色”做淡化處理。如備受質疑的“整車質保三年6萬公里”等條款,完全可以與國際標準接軌,不要再留下立法的“尾巴”。
現在,各方關注的焦點還是在於條款的公正與否,這也是“第三方鑒定”成為聽證會焦點的原因。立法最重要的就是為各方確立公正的規則,而不是為了偏袒某方的利益。期待,立法者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之後,儘快完善、出臺汽車“三包”法規,為消費者和汽車産業掃清法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