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企業通過創造利潤來造福社會,但“三桶油”的消費者對這一點不大買賬。
據媒體報道,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昨日在“2011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上説到,“前幾天看了下中石油,看到人們在罵,説賺了這麼多錢。但放在行業來説,中石油收入並不高,和埃克森美孚相比還有差距。所以,比較要放在行業中去比較,只要樹立標桿企業,用不著我去鞭打”。
自我批評難,自我表揚比較容易,向來對“三桶油”愛護有加的李榮融這樣説倒也沒什麼意外,只是一樣的難以服人。因為,有一種接軌叫做選擇性的接軌,人力成本和技術效率不會急著接軌,營業收入的接軌卻是信誓旦旦。大概李榮融也明白,中石油惟一自信的可能就是收入的增長方面,做大是“三桶油”的強項,壟斷是做大的通行證。至於創新和成本控制,壟斷企業怎麼會有這方面的衝動呢?相反,他們擁有令人心動的薪酬水平,倒吸進大量的人才進去,可惜內部又沒什麼創新機制,這些進去的人才最後主要用來裝點門面,雙重浪費。
李榮融與石油巨頭是活在另一個語境之中的,跟老百姓的思維語境不太一樣。前者認為只要央企的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就是國家的“忠臣”,至於壟斷在經濟效率和公民福利方面的負面作用,則是不願承認的,而百姓在意的恰恰是這些方面。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石油巨頭賺錢有人罵,虧錢也有人罵。中石油大賺特賺,公眾沒有認同感,相反還覺得這種大賺特賺是用自己的辛苦錢堆起來的,畢竟他們的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國內市場。
這些天的“油荒”愈演愈烈,石油巨頭要麼説沒責任給民營加油站保證供應,要麼説這都賴地方煉廠不給力,好話都讓石油巨頭説了。越是壟斷,越是不會把消費者當回事,每每利用人為製造的“油荒”來打壓本就孱弱的競爭對手。我們知道,在原油進口上,中石油中石化之外的企業如果想進口原油,必須取得這兩大巨頭出具的證明,海關才給予放行,而進口原油還必須返銷給這兩大巨頭,由其統一銷售。也就是説,石油巨頭掌握著相當於發牌照的特權,出現“油荒”難道還不是石油巨頭的責任嗎?
根據2011年度全國500強企業的數據,現在中石油的收入和利潤分別是埃克森美孚的2/3和一半左右,員工則是其的近十倍。如果要達到埃克森美孚的水平,精細管理、成本控制和技術創新這不是中石油的擅長,其更有可能的是資産和員工變得愈加龐大,擠壓更多民間和地方企業的生存空間,也就更加會置消費者的利益於不顧。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石化行業看到幾乎滿擰的兩種現象,一邊是暴利,是最賺錢的公司;另一邊是抱怨,是“油荒”,在這種情況下,中石油的發展目標,不應該是賺到埃克森美孚公司那個水平,而是如何在自身的暴利和消費者的抱怨之間做出平衡。不過,這種平衡,中石油們自己做不出來,恩格斯説,如果涉及利益,幾何定理也要被修改。因此,這種平衡只能是讓更多的企業和資本擠進來,需要石化行業體制來一次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