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2日文章】題:廉價中國商品的終結(作者弗洛伊德 諾裏斯)
以中國為主導的廉價商品時代或許已經走向終結。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作為一個主要出口國的崛起首先是促使許多商品的價格下降,進而使物價長期保持在低水平。這有助於改善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但是,最近物價開始上漲了。
人們可以從服裝的消費價格指數的圖表中清楚看出物價的這種變化。第一個圖表顯示,過去2 0年———即從1991年底至今年9月這段時期———物價是如何波動的。現在的物價仍然遠遠低於1991年的水平。在從1971年開始的20年中,消費價格指數則增長了一倍。
但是,過去幾個月,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的速度是過去許多年中最快的。今年春天,物價仍然比1991年底低大約9%。現在的物價則僅僅比20年前低5%。
第二個圖表顯示的是消費價格指數的同比變化。它現在已經上升到3.6%,這是自1992年以來最高的。服裝價格在上世紀90年代的大部分時期都普遍保持穩定,然後於1998年開始大幅下降。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2003年。服裝價格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産品。這迫使價格下降並讓中國供應商取代其他許多國家的供應商。隨後若干年,價格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緩,最終似乎于2007年觸底。 當對華貿易有助於促使許多商品的價格下降時,公佈的低通脹數字使得樂觀的央行負責人有理由認為,沒有必要再放慢美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速度了。
持續的貨幣刺激措施有助於將失業率降低至上世紀50年代末的水平。這種設想的依據是,技術創新已經産生出一個能夠在沒有通脹的情況下得到繁榮的經濟。
另一種解釋是,美國之所以出現低通脹,主要原因是從亞洲,尤其是從中國進口産品,但這種效應肯定是暫時的。有時候貿易不平衡可能是不可持續的,通脹趨勢是可能會被逆轉的,如果美元貶值或亞洲國家的生産成本上升的話。
這似乎正是現在發生的情況。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有些企業正在將業務轉向工資低於中國的其他國家。有些商品的價格正在上升。
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促使美國經濟出現泡沫,甚至在進口商品價格還在下降時就出現了嚴重通脹。不過,這是經濟的其他部分。
第三個圖表顯示的是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取決於貿易順差或逆差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中所佔的比重。20年前,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基本保持平衡,但隨後一直呈現下降趨勢,直到2006年貿易逆差相當於GDP的6%以上。接著美國經濟出現了波動。
如果以中國為主導的通縮終結,其産生的影響對消費者來説或許是不幸的,因為必需品價格將上漲。即使美國經濟擺脫了2007年-2009年期間的經濟衰退,但仍在緩慢復蘇的道路上苦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