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卻在小幅下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近期連續多月增持了日本國債。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誠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提到:“美元資産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出現了微調下降,顯示出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結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常態化調整”。
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但有效的外匯儲備多元化是戰略性質的資産擺布,需要前瞻性地規劃和實施,不能以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為參照。
近來有呼籲稱政府應該把鉅額的外匯儲備分發給民眾,對此丁志誠表示,這是一個外匯儲備“能否無償使用的問題”,他説:“有專家建議將外匯投入到我國高鐵的建設中,類似的提議恐怕是不夠理性的,要防止在這樣的呼聲之下國民財富落入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口袋裏。”
關於“藏匯於民”,也有專家提議,應繼續放寬居民結售匯限制,實現藏匯於民。美、日等發達國家,居民手中的外匯儲備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官方儲備。這樣不但有利於分散風險,提高決策效率,而且個人和企業可視經營能力和承受能力,投資風險高但收益也高的品種,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丁志誠表示,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對於應付臨時性國際支付和穩定匯率所需要的水平已經綽綽有餘,我們應該擴大外匯儲備運用領域,提高投資收益,除購買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類産品、大宗商品、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之外,盡可能鼓勵我國大型企業走出去,擴大海外商業性投資。
也有專家提到,應當放寬中國企業和居民海外直接投資的範圍、渠道和審批程序,開拓更多的外匯直接投資渠道。資本管理模式應從“寬進嚴出”向“嚴進寬出”轉變。
從“治本”的角度考慮,丁志誠教授説:“鉅額的外匯儲備是國家長期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導致的結果,一些過去十分合理有效的規則放在當下則有些落後和扭曲,須改革外匯儲備的生成機制和管理體制,政策引導和金融監管同時到位。”
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從本世紀初開始,所有的新興市場國家,都經歷了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階段,各國外匯儲備管理都從以流動性和安全性為主的被動戰略變為更加重視收益性原則主動的主動戰略。例如運用外匯儲備進行股權投資,利用衍生工具進行市場的套期保值,將部分外匯儲備交給商業機構代理投資等等。
“十二五”期間,國內外環境有利於外匯管理改革的穩步推進,同時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壓力也會持續增加,如何控制外匯儲備在合理的規模,並使其産生最大化經濟效用,減少風險是我們必須面對又亟待解決的命題。